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锻造基层治理队伍是激活治理“神经末梢”的重要任务,组织部门当主动扛起肩上责任,将提高基层治理能力贯穿干部教育培养过程始终,着力锻造一支熟悉治理、能征善战的“主力军”。
在选人上下功夫。要选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治理“主力军”,就要不断创新选拔形式、拓宽选拔渠道、改进选任方式,解决基层治理人才的“入口”问题。要确保“质”的精良,选派一批“领头雁”下沉基层一线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大力实施“归雁行动”等工程,着力从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中选拔优秀治理人才。同时,要保证“量”的充足,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在村、社区后备干部培育上持续发力,建好村、社区后备力量的“蓄水池”,做到随时随地观测“水位”,进行动态调整。
在培养上下功夫。要制定健全完善的基层治理干部培养规划,建好用好培训平台。采用“理论教学+现场观摩”的培训方式,对基层治理干部开展“分类培训”,要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党课等方式对基层治理骨干队伍进行培训。组织基层治理骨干队伍“走出去”到发达地区、先进单位进行现场观摩、实地学习,充分借鉴好的治理理念和模式,结合本地实际有效复制,达到“学有所长、学有所获”的培育目的,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队伍“主力军”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促使他们“补短板”“长才干”。
在管理上下功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干部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锻造基层治理“主力军”,要严管,督促他们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对基层治理干部要建立廉政档案,确保干部来源明、底细清,对基层治理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要从严处理、坚决问责,形成高效廉洁的基层治理风气。也要厚爱,坚持正向激励的主基调,将谈话提醒作为对党员干部最“温暖”的关怀,综合运用职级晋升、容错纠错、评先评优等激励措施,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善于治理、群众公认的干部“撑腰鼓劲”。(通讯员 安佳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