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花插
张之洞,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在他死后归葬河北南皮。1972年,在南皮县张之洞旧宅窖藏中发现了9件玉器,其中有3件陈列于沧州博物馆,分别是青玉佛手、青玉桃和青玉花插。其中,青玉花插是一件实用性与装饰性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
花插,即插花用的器皿,有方形、圆形、多角形等各类样式。花插的出现是古人为了让花材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专门设计的与之相匹配的器皿。把花枝插在上器皿,可成各种形式,以发挥插花的艺术性。同时由于花插器口较小,在具有观赏性的特点时,还能保障植物的水分,延长存活时间。花插一词正式出现于明代,但插花器皿的历史由来已久,经考证可追溯到东汉时期。明清时期是插花文化发展的顶峰,甚至逐渐发展成一门学问,写有多本专著。在室内的各个地方都能见到花插的踪迹,且材质、造型多种多样。
在花插材质中,玉质花插甚得有志之士喜爱。目前能见到的玉花插,大多是明清时期的,主要取材于和田白玉、黄玉、青玉等,造型多样,有很多是模仿动植物的形象进行雕刻,以灵芝、松树、玉兰为多见,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且一般都具有吉祥的寓意。
这件青玉花插属于仿植物花插,由大小两朵玉兰花组成,花的枝叶蜿蜒盘绕在怪石中,石缝中生长着一株仙草灵芝,在玉兰花上还伏有两只小巧的蝙蝠。整个造型经精心设计,以福寿为主线,构成了一派吉庆祥瑞的景象,并寓意着金玉满堂,富贵常在。
玉兰花清白无暇,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在古文诗词中,经常用以比喻品德清洁的人;灵芝同蝙蝠一样代表着吉祥,是美好、富贵、幸运的象征;玉除了品德高尚的寓意,还代表着家世显赫、地位尊崇。身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这件青玉花插可以说是对张之洞品性的生动诠释。(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