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讯:11月24日,在海港区驻操营镇唐苏村村民郝占奎的家中,郝占奎95岁的父亲笑呵呵地与邻居打着麻将,他面前摆的一堆玉米粒用来计算输赢。张罗牌局的儿媳妇匡桂平在一旁打趣道:“爸爸,这把牌要胡了能赢多少,你可得自己算明白啊。”为了让公公时常动脑子,匡桂平一有时间就会约来邻居陪公公玩上几把。
母亲离世 儿子主动照料父亲
1987年,郝占奎的母亲因病去世,时年61岁的父亲郝宗信因思念妻子,情绪极为低落,经常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无法独自面对生活。父亲的情况让郝占奎万分焦急,最终他决定将父亲接到身边一起生活。也就是从那一天起,郝占奎夫妇俩在家伺候父亲已有34年。
“母亲去世对我父亲的打击特别大。有一次我去家里探望他,看见他正躺在地上哭,我当时就想,不能让父亲再这样下去,不然的话过不了多久他也就没了。”郝占奎看到父亲的情况,当即决定让父亲搬到自己家住,甚至都没有和妻子商量。用他的话说,他脾气大,说啥就得是啥。其实,他心里清楚,自己的妻子匡桂平本身就是一位通情达理又贤惠孝顺的贤内助。
“我6岁时母亲去世,13岁时父亲去世,没享受过太多父母亲情,我的愿望就是嫁人后将公公婆婆当做我自己的亲生父母,弥补从小的遗憾。”匡桂平父母去世早,从自己结婚那一天起,就把公公婆婆当成了亲爹亲妈一样对待,与公公一起生活并好好伺候他,在匡桂平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事。
夫妻同心 赡养老人是本分
郝占奎是一名普通农民,靠种植几亩农田养家。与父亲一起生活之后,夫妻俩要同时照顾老人和两个还在上学的女儿。五口人一起生活,压力全落在了郝占奎身上。为了补贴家用,郝占奎又额外种了十多亩栗子树,同时找亲友借钱开始养羊。每天天一亮,郝占奎就要爬起来上山放羊,放羊归来吃口饭就要下地干活儿,三十年如一日,几乎一刻都不能在家闲着。正因如此,照顾老人和孩子的事情便全落在了匡桂平一人身上。做饭、打扫卫生、照看孩子……匡桂平从早到晚都
时光如白驹过隙,随着郝宗信老人年龄一天天增大,他的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如今已经68岁的匡桂平每天要做的事更细致了,为公公洗脸洗脚,换洗衣服,梳头做饭已经成为日常。天气好的时候,匡桂平会搀扶着公公到户外溜达溜达,和人说说话、唠唠嗑;闲暇的时候便叫来邻居一起陪公公打打麻将,让他动动脑子。“人上了年纪最怕孤单和寂寞,多到人多的地方走走,和邻里聊聊家常,对老年人的身体、思维都有好处。”在匡桂平的精心照料下,郝宗信的身体几乎没有什么大毛病。
匡桂平为老人洗脸。
匡桂平为老人
匡桂平收拾屋子。
家风传承 百善孝为先
“两口子对老人非常孝顺,尤其是大儿媳妇匡桂平,30多年来,老人的吃喝拉撒都是她照顾,她不嫌脏、不嫌累,任劳任怨,全村人都对她非常钦佩。”邻居王秀芝对郝占奎夫妇的孝心举动赞不绝口。
郝占奎的两个女儿同样传承了父母的孝善家风,虽然不在同村生活,但两个
郝占奎兄妹四人,他是家中的老大,其他的弟弟妹妹平时会在过年
随着老人年龄越来越大,需要陪护的时间也更多了。今年“五一”,郝占奎卖光了家中的羊,腾出时间帮妻子一起照顾父亲。
“女儿都出嫁了,压力没那么大了,以后我就多陪陪老爹,让他安享晚年。”郝占奎扶着父亲慢慢地走在夕阳下,晚霞映照着他脸上朴实的笑容。
笑容挂在郝占奎(右一)一家三口人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