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瓷砖的地面墙面,方便快捷的冲水便池,干净整洁的如厕环境。这样的厕所并不是出现在城市楼房中,而是在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王庄子村村民王景亮家的院子里。
“我家没改厕之前有个旱厕,每过段时间就需要自己对厕所进行清掏,特别不方便。自从改厕以后,又干净又卫生,打扫起来也方便,这个厕所真挺好。”王景亮开心地说。
村民王普良对改厕也非常满意。“以前,家家户户都有旱厕,到了夏天,蚊子苍蝇多,味也难闻,现在厕所改完了,和楼房一样,干净方便。”除了和大家一样的基础设施,王普良还在自家厕所加装了热水器,让洗手间的设备更齐全,使用起来更便利。
农村厕所脏、乱、差,一直以来都是阻碍乡村“颜值”提升的“拦路虎”。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村户厕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严把户厕建设“质量关”,高标准、严要求、高品质完成户厕建设,实现建成一户、合格一户、好用一户。
“改厕”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不仅要注重“面子”,更注重“里子”,户厕建得好更要用得好。“我们号召广大村民牢固树立讲卫生、除陋习的意识,巩固好厕所革命成果,让乡村不断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变,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羊三木回族乡人大副主席李凤署说。截至目前,羊三木回族乡全乡常住户2029户中,已完成改厕1817户(包括自改),改厕覆盖率超90%。
厕所是文明的尺度,小厕所关乎大民生,直接关涉的是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据了解,黄骅市本年度已完成户厕改造6237座,超前完成了省定4000座的任务。公厕建设任务为60座(新建43座,旱厕改水厕17座),目前已完成32座,另28座在建,预计12月份基本建成。本年度厕所改造工作完成后,全市农村卫生户厕达到6.6万座,农村卫生公厕564座。
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2019年我市市级配发253台小型吸粪车交由村级管理,实现了村村都有吸粪车;2020年建设50座100立方粪污收集池用于粪污集中收集,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十个乡镇。同时,我市按照“政府出资、乡镇管理、专业运营、农户缴费”的模式,各乡镇组建抽粪队伍进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实现集中收集,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就近用于灌溉果园、家庭农场等。逐步建立完善了“三个机制、三支队伍、三个电话”,形成“农户付费,专人维护”,做到“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掏”的长效管护模式。
市农业农村局美丽乡村科科长田增鹏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改厕长效机制建设,重点谋划无害化卫生厕所的长效管护机制以及智能化管护平台的建立、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并探索适宜在地下水位较高的镇村推广的户厕改造模式。(瑞昌 淼淼 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