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讯:今年以来,秦皇岛市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农民群众满意率和幸福感显著增强。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我市农村人居环境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总体部署。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深入推进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农村厕所改造、农村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农宅空置率30%以下空心村整治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效,多项工作在全省领先,受到省级好评。近期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实施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城乡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打好打赢这场硬仗,让农民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小厕所,大民生。”我市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厕所革命,已经连续3年将其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截止目前,已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5万座,完成省双创
三、持续改善村庄环境容貌。 10月29日,丁伟市长亲自召开会议专题部署为期3个月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聚焦重点县区、乡镇、村庄的薄弱地带和薄弱环节,突出“五化”主要内容(村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提升“六沿”环境(沿乡村道路两侧、沿高铁高速干线、沿河流两岸、沿城乡结合部、沿村庄周边、沿国省干线),实现“五无”效果(无残垣断壁、无污水横流、无杂草丛生、无乱堆乱放、无纳污坑塘)。从11月2日起,由副市长郭建平亲自任督导组组长,抽调市政府办、市政府督查室、市农业农村局、市大督查组36名领导及人员组成9个督导组,分赴9个县区开展集中督导检查。行动期间,对各县区、乡镇、村进行综合评比,工作落后的予以严肃通报、曝光、问责。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坚持集中攻坚与长效机制“两手抓”,进一步推广领导包联制、部门包联制、乡镇擂台赛、联合执法制、红黑榜单制、星级评定制、刷村督导制、积分兑换制等好经验好做法,落实村庄网格化管理制和“门前五包”机制,纳入《村规民约》加强对村民的约束,充分发挥农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网格长、坑塘长、河长、路长等监督管理职责,广泛深入地动员和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倡导和鼓励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养成自觉维护村庄环境的良好习惯,使群众从“要我整治”变“我要整治”,自觉自愿地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幸福家园,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针对我市各县区基础不同、资源不同、特色不同的实际,因地
五、农宅空置率30%以下村庄整治提升工作。市人居办制定下发了《关于将“空心村”治理村列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管理村的通知》,对490个农宅空置率在30%以下的空心村进行重点整治提升,进一步明确全力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提升村庄建筑风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绿化硬化美化亮化等五项重点工作。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市人居办先后数次深入各村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发挥主流媒体宣传引导作用,运用农村“大喇叭”、公开栏、明白纸、微信群等方式,加大宣传引导,强化典型引路,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热情,自觉主动加入到治理工作中来,用他们的“双手”建设美丽家园。截止到目前,我市农宅空置率30%以下村庄整治提升效果已经显现,下一步主要是继续提升村庄环境整治水平并长效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