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秦皇岛白云浮蓝天,碧海映金沙,市民们走在街头,不经意就被天空中的美景所吸引,不时袭来的冷空气也没能阻挡大家走出家门,纷纷拿起手机打卡“港城蓝”,留住这一刻的美好景色。
在新世纪环岛公园,每天都有众多市民前来锻炼身体,正带着4岁的小孙子遛弯晒太阳的市民余大妈告诉记者:“这样的天气心情舒畅,有段时间没看到这么蓝的天了,昨天我还用手机拍了几张发到群里给亲戚分享呢”。记者了解到,截至11月21日,秦皇岛市大气综合指数为4.27,同比下降3.8%,优良天数达到251天,二氧化硫平均浓度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4%;二氧化氮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8%,一氧化碳平均浓度1.8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臭氧平均浓度1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pm2.5平均浓度3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1%,综合指数和pm2.5继续实现双下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优美的城市风光背后,是秦皇岛市开展环境治理、聚焦“防”与“治”的一场持久战。为了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为了让市民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把“蓝天保卫战”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天一天地去争取,针对影响空气质量的PM2.5、臭氧等主要污染因子,围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调整优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多项举措,推进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据悉,为确保全面完成空气质量攻坚目标任务,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结合实际制定目标,开展了一场应对重污染天气治理的攻坚战。首先是工业企业分级管理,严格执行生态环境部相关要求,实行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根据企业不同分级水平,实施差异化减排措施,全面梳理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或涉及国家战略性产业等保障类企业的同时,对难以实现快速停产的企业执行《秋冬季难以实现快速停产的重点行业企业生产工序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冬季采暖季来临前,推动上游供气企业与下游燃气企业签订供气合同,居民“煤改气”气量全部纳入生活用气范畴,依法依规对居民气量争议予以认定,同时加强劣质散煤管控,重新划定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制定实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取消禁燃区内散煤销售网点,严厉打击无照经营、非法购销劣质散煤等违法行为。今年,秦皇岛市还提前完成7018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依托公安执法点、交通治超点或综合服务区等设置机动车尾气排放抽测点,常态化开展路检路查、入户抽查,实现排放超标车辆尾气检验与维修治理闭环管理,倒查排放检验机构,确保尾气达标排放。扬尘污染整治方面,加强扬尘精细化管控,加大东港路、北环路、老102国道、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等重要路段清扫保洁力度,实施降尘量月度通报排名,确保建成区平均降尘量不高于6吨/平方公里•月,55条主要城市道路积尘负荷不高于0.8克/平方米。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还全面强化工业企业综合治理,帮扶督促全市7家钢铁、4家水泥、3家平板玻璃、2家陶瓷企业、19家砖瓦、18家石灰和5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并对19家砖瓦、18家石灰、3家耐火材料企业开展深度治理,未完成治理验收的不得恢复生产。
随着生态环境部门持续用力,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各项措施落地落实,蓝天白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秦皇岛市民的微信中、朋友圈中,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已成为全体市民的共识,“港城蓝”也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的亮丽名片。“下一步,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将全力以赴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并在‘PM2.5与臭氧污染防治’‘VOCs 典型工业源监管’‘推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持续发力,强化大气环境综合执法检查力度,坚持科学治理、精准治理、依法治理,持续打造属于秦皇岛人民的‘港城蓝’。”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源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