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从2013年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到推进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已经整整8个年头。面对污染治理严峻形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艰巨任务,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一天一天算,一小时一小时拼,一微克一微克降,今年以来,邯郸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今年1至10月份,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62,同比下降18.9%,改善率全国正排第5;PM2.5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其中7至9月PM2.5平均浓度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6项污染物绝对值排名均不在全国后十位……这样的一份成绩单让邯郸的老百姓看到了更多的蓝天白云,呼吸到了更多清新的空气。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的城市中,邯郸曾长时间扣着“倒数”的帽子。紧靠太行山的地理位置、偏煤的能源结构、偏重的产业结构和偏公路的交通运输结构,严重的大气污染一度给邯郸贴上一张“黑色名片”。大气污染防治对于邯郸来说更具现实紧迫性——是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关系群众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
近年来,邯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尤其今年把空气质量“退后十”作为一项严肃的重要政治任务,当成头等大事,坚定而为,坚决而为,重点实施了钢铁企业整合重组、工业污染治理、示范区精细化治理等八大攻坚战。
在邯郸市主城区的街道上,记者跟随一辆大气颗粒物监测走航车巡查丛台区,感受这一“高科技武器”的威力。巡航过程中,只要有大气污染物,车载监测系统就会发出警示,让污染物无所遁形,精准治污能力明显提升。
上下同心,深度治污力度空前。邯郸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以为民担当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深入基层密集调研、聚焦问题抓要害,找准病根开药方,号召全市上下勇于直面问题,敢于背水一战。党政同责,四大班子齐上阵;市级领导包县(市、区)、县级领导包乡镇(街道),市县领导干部包联制度迅速建立。
同时,邯郸市污染防治方案政策密集出台,强力实施。《邯郸市2021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三季度攻坚措施》《邯郸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攻坚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十二条措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7—12月强化攻坚方案》……以制度力量和组织推动护航绿色发展之路。
截至11月16日,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7,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倒12,同比前进6个位次(2020年同比排名倒6),下降18.6%,改善率在全国排名第5、全省第2。
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大气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全市上下发扬钉钉子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邯郸蓝”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