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3日,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连兵在新闻发布会上说,2021年1至10月,衡水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25,衡水市达标天数215天,同比增加16天,优良天数占比达到70.7%,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7.0%,创有监测数据记录以来历史最低,4至9月份,全市单月PM2.5浓度连续6个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当天,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就衡水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主持发布会。
据介绍,2021年1-10月,衡水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25,在全国重点168城市中排名倒数第42名,较去年同期上升12名,在省内城市中排名达到正数第5名。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0%,优于今年目标任务12.0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创有监测数据记录以来历史最低,4至9月份,全市单月PM2.5浓度连续6个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臭氧污染攻坚成绩斐然,衡水1-10月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以及臭氧为首要污染物且超标天数分别为138天、45天,分别同比减少15天、18天,实现了双下降。衡水提前科学谋划、精准管控治理、帮扶企业,强力推进活性炭基地建设,建成的河北佐英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活性炭再生项目已投入使用。同时全面开展工业园区的涉VOCS企业治理,制定“一企一策”。还加强臭氧监测能力建设,建立了衡水市大气环境立体监测网。委托第三方进行臭氧污染治理相关研究,强化臭氧解析,以找准治理方向,全面指导臭氧污染源头管控。并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合理安排停检修计划。
此外,衡水1至10月PM10平均浓度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0%。今年以来全市所有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八个标准,安装视频监控和PM10在线监测设备。渣土车全部替换为封闭式车辆,并安装GPS定位系统。常态化开展道路积尘走航监测,市区道路全面实行“干扫-冲洗-湿扫-洒水-喷雾”五位一体机械化清扫摸式。衡水PM10平均浓度大幅下降。
在秸秆禁烧方面,截至目前,衡水实现了全市百日无火点。传统祭祀节日期间积极倡导“植树祭祀”“鲜花祭祀”等活动,节日期间因上坟祭祀引发的火情大幅减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1个月的“严控露天焚烧 彻底清除隐患”集中攻坚月活动,对焚烧隐患逐个乡镇、逐个村庄进行拉网式排查,利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清除,活动期间共清理秸秆杂草10万亩。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巡察督导“回头看”工作,全方位提升管控能力。在重点敏感时段建立火情应急处置机制,对全市发生的每一起露天焚烧火情实行“一案一报”。各县市区在省、市问责办法的基础上制定精细化管控措施,建立更为严格的问责机制。2021年以来,问责各级禁烧管控责任人167人,有效传导了工作压力。
李连兵表示,衡水科学谋划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秋冬季期间,为避免生态环境领域“一刀切”,在2020年大气污染源清单排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应急减排清单修订,全市涉气工业企业完成“一厂一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应急减排措施细化落实到具体生产线、生产环节、生产设备,做到可操作、可核查、可监督。全市推动绩效评级调整,共确定A、B级及引领性企业147家。动态调整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列入正面清单企业(单位)达273家。目前衡水市正在参照河北省秋冬季方案征求意见稿,结合实际,制定《衡水市2021至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力求工作目标可达,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措施可行,为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秋冬季目标任务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