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种植不易。首先要选择偏碱性的土壤,经过播种、育苗、搭架、开花、结果,再经过筛选,把形状不好的摘掉,得到形状满意的葫芦,然后经过去皮、选材、构思、起稿、烙画等层层工序,才能得到一个艺术成品。”三河市李旗庄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征介绍“烙画葫芦”从种植到制作的技艺。
刘征家住三河市李旗庄镇李旗庄村,从小时候记事起,他就一直和葫芦打交道,是远近闻名的“手艺人”,而烙画葫芦的家传,可以追溯到三代以上,可谓是世家出身。
走进刘家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由几百个小葫芦穿成的门帘,一进门,满屋子都是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烙画葫芦。有胖的有瘦的,有像仙鹤的,有像弥勒的,千奇百怪,让人拍案叫绝。
刘征作品的题材也是五花八门,有烙上龙凤、金蟾等吉祥物的烙画葫芦,也有本身就像天鹅、白鸽、孔雀等象形葫芦,还有长满疙瘩的疙瘩葫芦,以及做成容器的把玩小酒葫芦。其作品先后获得过天津市工艺美术协会金奖、天津葫芦分会金奖等多项奖项。
目前,刘征已荣获国家旅游局“双创人才”以及三河市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称号。(通讯员 刘伟 马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