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心理时空】冥想入静 关爱入心)
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战再次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学校启用了“封闭式管理模式”,限制校园内师生的非必要外出,确保校园安全与师生健康。这一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也给许多学生带来了情绪上的困扰。
为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让他们能够尽快从紧张、焦虑、浮躁的状态中走出来,以饱满的热情,愉悦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心理教师临时调整课程,为学生送上了一堂催眠放松课。
课堂上,老师首先给学生简单介绍了催眠的原理。催眠,是催眠师经过一套有效引导与暗示的方法,引领被催眠者放松,使其脑波频率进入到α波(每秒8-12Hz)或θ波(每秒4-7Hz)的状态。平时,我们的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多是β波(每秒14—30Hz),当我们心情平和轻松,或是刚睡醒时,所处的正是α波状态;当我们处于较浅的睡眠状态,或是静坐、进入气功状态时,我们的脑波便是处于θ波。而在深度睡眠状态下,脑波达到更缓慢的δ波(每秒3Hz以下),因此,人在催眠中,自然会感到一种清醒的放松。
说白了,催眠就是越过意识直接跟潜意识沟通的一种方法。通过催眠可以帮助我们清除潜意识里的负面想法,负性的情绪,同时还可以向潜意识输入积极有效地正向思维与信念,让潜意识发挥更大的正面作用。
通过讲解,学生对催眠有了正确的认识,澄清了头脑中催眠是魔法、巫术、江湖骗术等错误观念。紧接着对学生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催眠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催眠带来的情绪与压力的释放,及压力释放后重拾自信的轻松愉悦。
催眠课揭开了催眠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放下了疫情防控及学业带来的无形压力、让烦躁焦虑的心情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