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天晴,黄骅市各乡镇的农户、合作社便抓住有利时机抢种小麦。记者来到位于滕庄子镇西白庄村的新亮合作社,看到工人们正在地头忙碌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收了70多万斤的旱碱麦,一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售出,市场非常好。现在我们合作社已经完成冬小麦抢种,对明年的收成也非常期待。”合作社负责人赵立博开心地说。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需特色。近年来,本市以具有黄骅特色的旱碱麦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合作社与周边的面粉厂直接合作,实现了企业、农户共同富裕。
记者先后来到位于羊三木回族乡的振学面粉厂和滕庄子镇的天宝面粉厂,了解到有不少的农户实现了边种地、边就业。“我家里现在种着旱碱麦,收成好的时候亩收成能有600来斤,收完后就直接拉面粉厂。厂子为了拉动周边村上农民就业,设置了不少就业岗位,我现在在厂子一个月工资4000块钱左右,退休后还有养老金,非常不错。”天宝面粉厂工人于立洋说。

像于立洋这种情况的种植户,在天宝面粉厂还有40余人,他们都是从装卸工干起,了解旱碱麦面粉制作过程,一步步学习、进步,务农务工两不误。“附近的农户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因为厂子提供了便利条件,我现在还准备扩大家里旱碱麦的种植面积,希望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种得好,更要销得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让更多环节上的人参与进来,实现共同致富,黄骅地升食品有限公司做到了这一点。
“我们公司生产旱碱麦产品,已经有13个年头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旱碱麦延伸产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旱碱麦产业的整个链条的融合。”地升公司负责人刘玉成说,公司通过对源头的严格把控,科学管理,结合本地特色文化做产品研发,打造出了有机、高标准的旱碱麦品牌,并带动了一批农户和合作社参与其中。
依托旱碱麦这一特色产业,企业有效带动了村民多渠道增收,以产业带动就业,逐步形成了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积极局面,让人们找到了共同富裕的方向,让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