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和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68名同志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54名同志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其中,衡水市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民张志旺被授予第八届全国孝老爱亲模范荣誉称号。
他是一个把诚信奉为人生信条的退伍老兵;一名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言的优秀党员;一个重信守诺,造福乡梓的道德楷模。他曾荣登“中国好人榜”,先后荣获全国首届十大孝德典范、全国十大“诚信之星”、“全国优秀农民工”、河北最美退伍军人、河北省第七届道德模范、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为了对父亲的一句承诺,他二十年为他人奔走,助困者力,扶弱者强。为年轻人守护梦想,为年迈者守护安宁……”他用20多年的闪光足迹,诠释了“至诚至善,一诺千金”!他就是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推荐候选人张志旺。
淬火成钢 守信还债
张志旺,1972年3月生于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的一个“红色之家”。奶奶焦大金是河北省劳动模范。父亲张彦春15岁参加革命,投身陈再道开辟的冀南抗日根据地。家风告诉他,最大的诚信,就是对党忠诚、对人民守信。这种融于血脉的红色基因,让他在少年时期就培树起对党的忠诚,坚定了“争做子弟兵,报国为人民”的志向。
1989年,张志旺参军入伍成为一名特种兵。在部队,他勤学苦练,敢打敢拼,不仅磨练出坚强意志,更培养了优良品质和过硬技能。连续五年获得全师特种兵比赛第一名,因业务拔尖,被部队挽留,超期服役了4年。期间,多次代理排长执行平暴、抢险、救灾任务,危急关头不怕流血牺牲,勇于冲锋在前。“优秀士兵”“优秀班长”“四会”优秀教练员等荣誉凝聚着他超出常人的付出,更见证着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满腔赤城。他身上那一道道伤疤是永不退色的勋章,也是对一名军人的最高褒奖。“因表现出色,他屡获部队嘉奖,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他把钢铁意志熔铸成对党的忠诚信仰。
1995年5月,父亲病逝。张志旺决定放弃提干,退伍回乡。给父亲治病欠下的3万多元的债务,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对一大摞欠账单,生活拮据的哥嫂们发愁,年迈多病的母亲担忧,全家人一筹莫展,唉声叹气。张志旺决定独自撑起这个家,替父还债。他挨家挨户登门致谢,并承诺由他来偿还父亲欠下的所有债务。他的话掷地有声“乡亲们的钱都是血汗钱,我绝不能赖账,做人得讲良心,讲信用,还父老乡亲的这份人情,不只是对父亲做出的承诺,更是对父老乡亲许下的诺言,不仅如此,将来我还要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为了践行承诺,23岁的张志旺带着一腔诚信、浑身硬功,开始走南闯北,外出打工,他辛苦工作,节衣缩食,硬是用了近10年的时间,一户不落、一分不少地还清了父亲欠下的所有债务。
诚信办学 践诺富民
偿还父亲欠债的同时,张志旺开始践行第二个诺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在深圳打工的张志旺,时常挂牵家乡那些就业无路、求富无门的贫苦乡亲。国家的扶贫战略,让他豁然开朗,他决定要带领乡亲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改变命运。
1998年初,张志旺辞去在深圳月薪万元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冀州。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成立了冀州士心职业培训学校。
“退伍士兵、农村的初高中毕业生往往缺乏技能经验,找工作比较困难,需要帮助和引领。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学校取名‘士心’,即士兵的初心,就是帮助更多退伍士兵、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张志旺诠释说。“士”“心”合起来,就是“志”。张志旺的“志”,不是“志”在自己富裕,而是“志”在践行诺言,共同富裕。
办校之初,师资力量缺乏、生源不足,各种困难接踵而来。张志旺愈挫愈勇,执著前行,没有教材,就自己动手编写,然后复印给学员;学员不足,就到周边县挨家挨户宣传动员。为了高质量教学训练,让学员学到真功夫。除了言传身教,他还从武警部队、特种部队退役军人中聘请教练。他坚持“靠信誉、重质量、树品牌”的办学理念,保证学员学到过硬本领,保证学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保证毕业后能分配工作,最终达到学员满意、学员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
张志旺创办士心职业培训学校20多年来,举办各种农技培训186期,培训安置各类农民技术人才36000多人,诚信办学,信誉至上的办学理念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学校被确定为河北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为帮助乡亲们尽快脱贫,遇到家庭困难又想学习一技之长的农民,张志旺就减免学费,甚至全额资助他们,这些年接受过资助的学员达1000多人。
一诺千金 奉嫂如母
张志旺卖房救母,在燕赵大地广为流传。
1996年,张志旺的母亲患上了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脑梗塞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张志旺工作时就把母亲带在身边。2016年9月,母亲哮喘病复发加剧,一度心脏骤停,住进重症监护室,每天一万多元的费用,半个多月下来,花费20多万元。为了筹钱给老人治病,他毅然把省会正在升值的房子卖掉了。他说“不要啥也不能不要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再一次把母亲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如果说,儿子照顾母亲是天经地义,那么伺候患病的兄嫂,并为嫂子养老送终,算得上大义。而这,也源于张志旺的一个承诺。
1998年春,张志旺的二哥突然中风,瘫痪在床,不久,比母亲仅小一岁的二嫂也瘫痪了。
张志旺在照顾母亲的同时,又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哥嫂的重担。2003年,二嫂先后得了气管炎、肺心病,志旺开车带着嫂子跑遍了大小医院。2004年,二哥弥留之际,握着志旺的手说不出话来,他的眼睛始终不肯闭上。张志旺知道二哥的心事,扑通一声跪下:“哥,你放心,嫂子的生活我来管,百年以后为嫂子送终。”听罢兄弟的话,二哥合上了眼睛,安然离世。从此张志旺履行承诺,肩负起照顾二嫂的责任。
2005年夏,二嫂病重,奄奄一息,乡亲们劝他放弃。可他的话掷地有声“我答应过二哥照顾好嫂子”,在医院抢救的日子里,张志旺始终陪在二嫂床前。2008年4月22日,二嫂心脏病发作,临终时,虽然说不出话来,但是一直看着志旺,眼里满满的感激。二哥、二嫂没有子女,出殡那天,张志旺为嫂子打幡、摔瓦,村民们无不为这个一诺千金的汉子垂泪动容。
至诚助人 造福乡梓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张志旺用自己的诚信,激发起身边人的诚信。
2016年夏天,王明庄村村民王明坤因家人一场大病债台高筑,恰逢他女儿高考结束,就想劝女儿放弃读大学,早点打工挣钱,但孩子一直有个大学梦。为此,孩子和家里闹起了矛盾。张志旺听说后,来到王明坤家:“明坤,你放心,这学费我负责到底!”为这一句“负责到底”,张志旺主动承担起王明坤女儿四年的大学学费。
2018年腊月,张志旺得知村里的农渠因长年失修损坏严重,在征求村干部和农业专业人士意见后,他自掏腰包10万多元,联系施工机械,紧张施工12天,将7000米长、5米宽的灌溉水渠修葺一新,解决了数千亩耕地的灌溉难题。
2020年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村里的几位种粮大户因粮食滞销犯了愁。张志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联系到石家庄和邢台宁晋的两家淀粉加工厂,马不停蹄地帮助跑办手续,一条卖粮通道很快打通,几天时间全村滞销的300万斤玉米全部售出。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打赢这场攻坚战,5月28日,张志旺带头组织发起冀州区慈善协会并任会长,成立了冀州区脱贫攻坚张志旺战队,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
有人不理解,问张志旺图啥呀?他说得很实在:“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是我的承诺。只有践信守诺,才能无愧于心!”
对党忠诚 不怕牺牲
进入2021年,迎来建党100周年,张志旺更是常常回想起20多年前在部队入党时的情景。这些年,他始终把神圣的入党誓词当做自己对组织的“海誓山盟”,他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兑现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春雷行动”。冀州公安局对潜藏在晋州市某砖厂内的两名杀人嫌犯,决定实施抓捕,但据线人反映,歹徒穷凶极恶,异常警觉,24小时刀不离身。得知张志旺退伍前是特种兵,有一身擒拿格斗的好本领,刑侦部门找到他,请其协助配合抓捕行动。
张志旺深知此行风险极大,但他没有丝毫犹豫,爽快答应。执行任务时他机智冷静,出奇制胜,一招制敌,配合公安机关顺利完成了对两名嫌疑犯的抓捕。冀州公安局将一面写有“助公安擒凶,展士心风流”的锦旗送给他,并决定给予5000元奖励和公开表彰,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如今,张志旺离开军营20多年了,但他时刻牢记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截止2021年3月,先后帮助5128名战友就业,资助38万元给战友创业。
他说:“脱下戎装,更想军营,我要永远感恩组织培养,为党为人民尽忠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