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奥动力科技(廊坊)有限公司科技人员正在对组装完成的燃气轮机进行调试。 刘向 摄
桐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近年来,廊坊开发区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将“创新驱动、产才融合”作为核心路径,创新思维、创新举措,做优人才“引、育、留”全链条,打出一套招才引才的“组合拳”。
政策引才
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
去年7月,“90后”钱若琛在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省内外多家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位于廊坊开发区的廊坊精雕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谈及缘由,他说:“毕业时综合比较各地的人才政策,廊坊开发区针对研究生提供了全方位的优惠政策,每月还发放800元生活补贴。我觉得在这里一定能够工作顺心,有所作为。”入职以来,钱若琛认真学习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成为一名产品设计师,参与了新五轴机床GRMG100和GRMT100等多个科研项目设计开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廊坊开发区坚持把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一招”,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让人才资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增质。
2016年6月,廊坊开发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试行办法》及4个配套办法,形成了“1+4”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对引进人才提供生活补贴、购房补贴、创新扶持、创业资助等全方位、多层次支持,打造良好引才环境。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技术带头人等领军人才,给予80万元购房补贴,三年内每月发放1万元生活补贴;对省级某一学科、技术领域的带头人,给予40万元购房补贴,三年内每月发放6000元生活补贴……用真金白银的决心换取人才落户的信心。
去年7月,该区又出台了《柔性引进高端人才资助办法(试行)》,支持企业在不改变引进人才的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以契约管理为基础,吸引区域外高端人才为廊坊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技术支持。引才方式包括顾问指导、短期兼职、项目引才、成果转化、退休返聘等。
为确保这些政策落地落实,廊坊开发区专门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由财政安排预算1000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各项补贴、资助和奖励。截至目前,已为1796名高层次人才、6个创新创业项目发放生活补贴、购房补贴、创新创业扶持、建站资助等补贴资金3236万元。
一次次引才政策的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政策东风的劲吹下,人才集聚的“磁场效应”迅速增大,有效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促使更多人才、技术、资金、科研成果涌入,与廊坊开发区共创美好未来。
产业聚才
打造创新发展“新动能”
走进新奥集团旗下的新奥能源研究院,处处闪耀着人才与产业发展擦出的“火花”:拥有“煤基低碳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科研平台,建有大型产业化示范基地;依托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与博士专家领导的500余人的核心科研团队开展工作,有30余项课题(项目)列入国家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荣获发明专利成果2100余项……在近日公布的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新奥集团位居河北省民营企业第二位,年营业收入、企业资产均超千亿元。
新奥集团发展跑出“加速度”是廊坊开发区实施 “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产才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产是才之基,才是产之魂。近年来,廊坊开发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大文化和大健康“四大产业”集群。为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该区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实施“人才强链”,推动产才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按照“一个产业链配套一个人才链”的思路,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职能部门深入调研摸排并持续更新人才需求、项目、资源和政策“四张清单”,全面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的关键技术、人才招引、人才服务、科技创新等情况,瞄准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和“卡脖子”技术攻坚两条主线,研究制定人才链图,强化人才信息咨询服务,推进“双招双引”,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匹配。针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要素,把准产业方向,发挥市场“外力”作用,积极探索与第三方合作,精心筛选符合产业特色的领军人才,靶向招引高端人才项目落户。
深化拓展产学研合作,全力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等创新合作共同体,精心举办政校企、产学研用等对接恳谈活动,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纽带,多频次、小分队、分领域、分地区赴科技创新资源丰富、高层次人才集中地区,开展科技人才对接活动,提升引才聚才“含金量”,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人才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人才项目,“引进一个人才、落户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蝴蝶效应”加速形成。
环境留才
画好精准服务“同心圆”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实现人才集聚不仅要在吸引人才上“快人一步”,更体现在礼遇人才上的“超常力度”。廊坊开发区瞄准人才引进“后半篇”文章,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以最大力度的服务让人才感受最厚重的温度,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下。
该区着力健全一站式、全方位人才服务机制,建立工委、管委负责人直接联系服务重点人才制度,完善综合政策体系,畅通建言献策渠道,以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配备专员对接,提供绿色通道和“一条龙”代办服务,提升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
为打通服务人才的“最后一公里”,该区积极拓展人才服务项目,全面落实“燕赵英才服务卡”功能,研究制定部门联动服务机制,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社保、住房、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快捷优质服务。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投资6亿元建设了银河公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2300余套公寓式住房,高标准配齐“拎包入住”生活设施,配备健身房、阅览室、餐厅等高品质配套服务,满足人才阶段性居住需求。定期举办“人才交流联谊”,开展头脑风暴、小型沙龙、文化交流、体育竞技等活动,不断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真正让人才工作顺心、生活舒心、扎根安心。
在提供“保姆式”服务的基础上,廊坊开发区在提升城区品质方面持续发力,按照统一的城市设计,实施城区路网、景观、照明、绿化一体化建设,形成五横四纵快速路网体系,区域绿化美化景观串珠成链、连线成片,会展中心、艺术大道、友谊路、云鹏道、华为公园成为靓丽风景线。按照打造京津冀“百年建筑、一流工程”的标准,一座座建区以来标准最高、设施一流的学校拔地而起,正在建设的国际一流、国内典范的三级甲等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项目一期工程即将全面竣工,人才宜居宜业,环境日新月异。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持续不断的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贯穿人才成长“全生命周期”的贴心服务,“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生态环境,不断释放着人才“虹吸效应”,让美丽的梦想之花在廊坊开发区这片激情澎湃的热土璀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