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八大行动 | 建设里社区:探索“加减乘除”工作法 为基层治理赋能添彩)
我区“迎冬奥、保平安、促发展、交答卷”八大行动开展以来,花园街街道建设里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积极探索“加减乘除”工作法,重点解决“谁来做”“怎么做”“做什么”“如何做优”的问题,在大片长张胜利副区长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街片结合、整体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实现为民服务、管理能力“双升级”,为喜迎冬奥盛会提供可靠保障。
赋能社区,资源配置做加法
解决“谁来做”的问题
大党委吹响“集结号”,凝聚红色力量。以社区为单位,组建社区红色先锋联合大党委,4名小片长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3名驻街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委员,包联单位和驻街单位作为社区红色先锋联合大党委成员单位。
驻街单位立下“责任状”,做细共建任务。和辖区三家驻街单位签订共驻共建责任书,根据驻街单位性质一对一分配工作任务,其中路灯管理处负责辖区内供电及照明设施维修处理,正实城建公司负责辖区内道路设施维护,东惠集团负责小区内上下水,卫生等日常生活问题。
包户干部分好“责任田”,“双保险”用好资源。将全社区18个散楼以片为单位划分为4个区域,4名科级领导,40名包联单位干部、社区干部、街道机关干部职工全部下沉社区、包联到户。社区书记发挥“指挥官”作用,明确入户摸排具体任务、讲明工作方法、点明工作重点、说清重要情况,对于部分重点户,采取“1+1”包联模式,在1名包联单位干部或机关干部的基础上,再派出一名熟悉情况的社区干部共同包联指导,确保无死角、全覆盖、“双保险”,建立职责明确、任务到人、一包到底的责任体系,有力提升基层工作战斗力。
“四有”标准,工作机制做减法
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引导各类资源有力、有序、有效下沉社区,确保遇事“四有”:有人发现、有人安排、有人处理、有人反馈,最大程度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磨洋工”等情况。制作《“迎冬奥、保平安、促发展、交答卷”联防联控工作流程图》,在问题收集上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线上微信群多点交叉,既有网格员与群众的日常沟通群,也有片长、责任单位与社区的工作交流群,还有驻街单位与社区的共驻共建群,问题上群,社区汇总;线下网格员统筹辖区楼栋长、单元长力量开展日常走访巡查,明确走访时间、关注内容,小问题随时解决并记录在网格员日志中,大问题及时上报社区。社区书记汇总发现的问题,梳理问题清单。在问题的解决上,日常问题上报街道归口解决,复杂问题每日晚间碰头会、每周党建联席会,集中交流沟通,按照问题的紧急程度、处理难度和隐患情况,划分级别,片长、街长领取任务限时完成。对任务完成情况跟踪问效,结合街道“红黑榜”,做好反馈监督。最终形成信息收集、任务分配、定期协商、问题处理、效果反馈“五步工作法”,建立“闭环”工作机制。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各级走访,发现辖区井盖损坏、老年人退休无法认证、垃圾死角等各类问题20件,按照工作流程均得到了及时、妥善解决。
“三图三单三公示”,功能架构做除法
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通过“三图三单三公示”的形式,功能架构做除法,“除”到最小单元。绘制三张图,即《“迎冬奥、保平安、促发展、交答卷”联防联控基础示意图》,《“迎冬奥、保平安、促发展、交答卷”联防联控组织架构图》《“迎冬奥、保平安、促发展、交答卷”联防联控流程示意图》,社区包联情况一目了然,责任体系清晰明了。建立三个任务清单,驻街单位任务清单、干部包户责任清单,片长街长职责清单,按照“动静结合”的原则,户内动态问题上报片长协调处理,街面静态问题上报街长及时解决,彻底厘清各自任务,统筹用好下沉力量。制作三个公示牌。在片区张贴“片长公示牌”、楼栋前张贴“楼栋包联责任人公示牌”、每户门口张贴“社区暖心服务公示牌”,真正做到贴近居民、服务居民、便捷居民。
五大方法,服务效果做乘法
解决“如何做优”的问题
在入户走访过程中,着重通过五大方法提升工作效率、拉进与群众的距离、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分类走访,根据房屋位置、居住使用情况、日常掌握居民基本情况等,分级分类对辖区群众进行走访服务。错峰进行,白天多入户年长居民,利用工作时间,不影响居民正常休息;晚上多入户年轻、有工作的居民,利用错峰时间完成信息摸排。重点摸排,对于特殊人群,重点掌握、多次上门,便于针对性开展服务、掌握矛盾纠纷等相关线索。内容多元,在摸排任务基础上,主动更进一步,在与居民逐渐熟悉的过程中,了解更多情况,主动听取群众意见,收集信息情况。五是亲民沟通,采用拉家常、交朋友的工作方法,拉近和居民的距离感,让居民畅所欲言,同时宣传更多街道和社区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