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赤城县“三字”组合拳打破批而未供僵局)
赤城县实施“清、准、严”三字工作法,强举措、抓落实,扎实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清理,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40.45亩,增加财政收入近2亿元,处置率达194.95%,位居全市第一。
一、立足“清”字,摸清家底,科学研判。针对批而未供点多面广、处置流程长实际,通过强化统筹、全面排查,摸清了底数,明确了任务。超前谋划。县委、县政府将批而未供处置工作作为推进项目攻坚年的有力抓手,成立工作专班,专题研究推动,开展现场踏勘,逐一项目、逐宗土地落实处置责任主体。科学分析。梳理2009-2018年项目表单内占地项目,从地理区位、周边环境、地块面积、发展方向、项目需求等维度逐一分析、研判、计划,及时录入自然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完成占地项目报备,全面梳理摸清批而未供底数。
二、聚焦“准”字,精准施策,因地制宜。一是统筹布局。坚持“全面铺开、先易后难,阶梯推进,任务先行”原则,明确供地时限,提出解决思路,同时致函批而未供项目责任单位,要求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对接,针对已移交的代征地部分逐一沟通。二是定期调度。主管县长靠前指挥、一线督战,坚持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听取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对项目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研判,逐宗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三是以地招商。积极与意向企业会商对接,优先介绍土地资源,成功引进荣盛·赤城一品原乡文旅康养小镇、红星美凯龙赤城城市综合体、国华风电制氢等项目。其中,荣盛·赤城一品原乡文旅康养小镇项目,有效解决了大海陀乡镇川堡村、郑家梁村批而未供土地360亩。
三是突出“严”字,严格管控,筑牢防线。一是强化联动。将批而未供项目分为储备开发类、保障性住房类、市政及公共服务类、未批先建类等,由主责单位督促建设单位尽快完善供地手续,保证完成消化任务。强化部门之间信息共享,采取现场研判、现场协调、现场会审等方式强力推进工作落实。二是强化监管。依托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持续推进项目信息公示、开工巡查、日常巡查、竣工巡查等常态化工作,防止土地闲置。二是强化督查。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工作进展公开晾晒,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县大督查、县纪委监委对工作开展督导检查,行动专班既协调调度,又指导推动,做到了工作推动有指导、责任落实有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