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来自石家庄的郭先生完成了332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2202例、河北省第558例、石家庄市第15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郭先生是来自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某交警大队的一名辅警,同时也是一名服役八年的退伍军人,曾经参与援藏。2007年,在部队一次外出时参与了无偿献血,此后便每年坚持献血两次。2014年参与无偿献血时,在工作人员的宣传介绍下,留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七年后,今年六月,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郭先生接到了工作人员的电话,告诉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郭先生说:“接到电话的时候我正在执勤,听到和患者配型成功这个消息,我也没有犹豫,就直接答应说可以捐献。”
得到初配成功的通知以后,郭先生规律饮食,注意休息,除工作需要外不熬夜。郭先生的工作单位也对他的捐献义举表示支持,他也被同事当作了学习的榜样。
采集当天,郭先生的爱人刘女士陪伴捐献。她说:“他告诉我和一个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以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件能救人的好事。至于对他身体健康的影响当然也会担心,但还是救人要紧。后来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也介绍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人体没有伤害。所以我非常支持他。”
郭先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得知自己救助的患者也是一个孩子以后,他说:“我也是一名父亲,我之前也有战友的孩子得了这个病,所以知道受捐者年纪还小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祝她能够早日康复,也希望我的小小贡献能够帮助到她。”
巧合的是,采集当天也是郭先生大儿子的生日。因为采集,郭先生和他的爱人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他们都表示,尽管孩子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个事情,但这也是郭先生在孩子生日当天为他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采集结束后,郭先生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痛苦,过程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进来,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公益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