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昂扬旋律激励着建国初期每个中国人的心。工人阶级在石油开采、钢铁制造等重要行业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铁人”王进喜的忘我拼搏精神激励着工人们创造出无数生产奇迹,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坚毅的中国工人形象让经济低迷的世界看到希望。
但随着时代的更替,生产方式的发展逐渐由‘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让工人的社会地位下降。由于缺乏土地及耕种技能等原因,让他们客观上无法回到农村,成为没有归属感的新时代工人。因此,要给新时代工人注入力量,让他们有能力撬动地球。
给新时代工人注入力量需培养社会认同感。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远销海内外,但是依靠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产业链创造出来的 GDP却没有让工人阶级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红利。新时代的中国工人虽然获得了世界的认同,但却没有获得国人的认同。描写工人模范形象的作品越来越少,公众对工人的印象大多是满身污垢、缺乏信任感,工人群体出现羞于提及自己职业的现象。工人阶级是国家繁荣发展的保障,应提升新时代工人待遇水平,让他们能在城市安身立命。尊重其主人翁地位,宣传工人阶级先进典型,树立模范榜样,培养新时代工人责任感和自豪感,获取社会认同。
给新时代工人注入力量需强化职业教育培训。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变革和产能的外迁使新时代工人逐渐掉队。但让工人掉队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强化职业教育、让劳动者满足市场需求势在必行。政府应制定职业培训相关法律法规,与企业合作兴办职业技术学校,针对性培训职业技术人员。对支持培训的企业予以政策倾斜补贴,调动企业积极性。各地因地制宜制定资金支持等政策,负责核实企业培训资质、监管企业以及考核毕业生等重要环节。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并发放给学生每个月一定数额的生活费。国家、当地政府和企业多方合力,全方位保障工人素质和技术水平提升。
给新时代工人注入力量需提升思维创新力。技术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社会进步需要创新、工业发展需要创新、新时代工人实现仰望星空的梦想也要实现创新。企业应注重激发员工创新力,员工不是生产线上没有感情的生产工具,而是充满创造力的个体。应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建立创新激励体制、疏通员工上升渠道,激发员工创新力,提升自身价值。
工人在任何时候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过去的工人老大哥用他们的双手托起我们美好的今天,如今的新时代工人用他们过硬的技术创造出无数生产奇迹,让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迈进。要让他们拥有撬动地球的杠杆,在安身立命的基础上仰望星空。(周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