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大量的人口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农村文化衰落也由此引发。乡村的空心化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乡村的系列问题:学校进行撤点并校,留守儿童上学困难;农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出现偏差;乡村生活的人们无法对乡村产生亲和力、归依感。对于当前农民来说,他们“生命存在的根基”发生了动摇,乡村危机日益严重,拯救“失根”危机,我们刻不容缓。
拯救“失根”危机,需要农民改善利益化认知。面对着生活环境与生存状况的压迫,一些务工者在现实面前弯了腰。钱已经成为了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目标,法律难以进入日常生活进行规范,剩下只有金钱与利益。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及时、不重视,认为挣钱就能弥补一切,导致孩子会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追逐金钱的海洋中,人们会迷失自我,认为钱主宰万物。因此,作为家长、成年人,首先有明确的自我定位,明确我们生活的目的,对于生活要有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带动他人发展。
拯救“失根”危机,需要改善乡村教育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些边远乡村,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撤点并校以来,乡村学生上学成为最大的问题。学校远、教材不统一、农民工子女不能上公办学校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常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在于少年的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因此,我们把所有希望都会寄托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善乡村教育问题,才能培养出对国家有用的青年人才。
拯救“失根”危机,需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当前,生活在基层的民众们,已经没有了最初对乡村的归属感。在农村生活中,生态环境恶化、家庭邻里关系淡漠、社会安全感丧失,使得乡村生活已经逐渐失去了自己独到的文化内涵。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亟需对农村的文化生活进行提升,从根本上解决民众的思想意识存在的偏差。文化自信绝对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最深沉、最持久、最有力量的武器,因此,对于现在面临的“失根”危机,我们要重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升民众意识。
“失根”问题日益严重,需要我们加速拯救。让留守儿童有学上、让农民工有归属感、让农村生活日益美好。拯救“失根”危机,我们志在必得。(周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