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2日上午,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主办,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河北省商务厅、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衡水市人民政府、安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21届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在中国安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新起点新征程 新机遇新作为
本届博览会为期三天,以“创新创造 奋进竞进”为主题,以“数字、智能、绿色、服务”为办会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创新会展服务模式,促进线上线下办展常态化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丝网博览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本届博览会共对外推介丝网产业转型升级基金项目、雄衡协作区(安平)深圳电子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等重点招商项目11个,总投资123.67亿元,拟引资114.4亿元,最终,11个重点招商项目全部在当天完成签约。同时,本届博览会在促进新技术快速应用和迭代升级,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效,打造千亿级丝网特色产业集群方面着重发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安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线上线下联动 拓展办会渠道
本届国际丝网博览会采取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办展,立足产业优势、瞄准需求端、发力供给侧,充分运用5G、VR/A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线上线下同步展示推介丝网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成果,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博览会展区由疫情防控消毒检验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区、临时隔离区、特装展区、升级标准展区、机械展区、商务洽谈区、新闻发布区、专业就餐区、废弃垃圾处置区、会议室构成,共搭建展位约300个。同时,本届博览会着力打造线上“互动、对接区”、“云展示、洽谈区”,因疫情防控未能亲临现场的外商,可通过线上对接的方式,实时在线进行参观、互动、对接、洽谈,从传统展会的“面对面沟通”变为线上的“屏对屏洽谈”,打破参展产品种类和数量的场地限制,吸引全球客流。
特色活动丰富 内容精彩纷呈
本届国际丝网博览会进一步创新了会展服务模式,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助力丝网产业强势提升。会展期间同步举办了科技成果直通车,焊接新设备、新技术研讨会,金属丝编织网新设备、新技术研讨会,丝网产业发展及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分析讲座,“安平•2021”“聚智博陵•擘画未来”创新创业大赛,稳外贸送服务法律护航专题培训会等系列特色活动,并在河北广播电视台黄金时段开设安平丝网“冀有好物”专场。
其中,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前期挖掘企业技术需求、遴选科技成果,筛选了一批科技成果持有方与科技成果需求方共同认可,对安平企业能开展对接交流合作的科技项目,通过为供需双方搭建沟通平台促进达成合作,加速京津冀科技成果在安平转移转化,并现场发布《2021年安平县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科技成果转化汇编》。焊接新设备、新技术研讨会针对无飞溅焊接技术、镀锌板焊接技术、搅拌摩擦焊接技术以及机器人焊接技术等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切实为丝网产业突破技术壁垒提供强力支持。金属丝编织网新设备、新技术研讨会围绕金属丝编织的新设备、新技术推广应用展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丝网产业发展及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分析讲座围绕丝网产业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趋势、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形势进行研讨,进一步提升本土企业的全球战略格局素养。稳外贸送服务法律护航专题培训会通过举办“稳外贸法律护航”系列活动,实现“帮扶政策宣讲、涉外法律培训、送服务上门”三结合,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触角,帮助企业应对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新时期新发展 聚力蝶变升级
丝网产业是安平的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历经500余年传承创新,安平丝网产业实现了从传统手工业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蝶变升级,被列为河北省首批4个省级智慧产业集群、省级重点支持的107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安平也成为全球最大的丝网产销基地,先后荣获“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中国丝网之都”、“中国丝网织造名城”等荣誉称号,“世界丝网看中国、中国丝网看安平”的美誉响彻全球。
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是国家商务部重点支持的全球丝网产品专业展会,自2001年起,已成功举办20届。经过20年的发展,博览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国际化、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影响力、带动力越来越强,在弘扬丝网产业文化的同时,对推动县域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提升丝网之都国际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助力,加强了与国内外行业协会、专业展览机构及成熟展会项目沟通合作。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也早已成为集产品展示、经贸洽谈、信息发布、技术交流于一体的国际专业盛会,在促进丝网行业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安平县共有丝网工贸企业1.3万余家,规模以上丝网企业105家,占规上企业总数82%;从业人员21万余人,占全部人口的63.6%。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70家(列全省第一位)、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1家,先后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团体、地方等标准37项。全县科技创新能力由C级跃升为B级,进入全省前45名,丝网产业正由“安平织造”向“安平智造”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