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从近现代开始,无数的例子证明了,谁拥有了遗留的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的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其实在其他各行各业中亦然,无论是人们常说的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足以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
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制造”更多人才。现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后,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跟大学毕业生人数多有关系,但最根本的是有些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不愿做基层的工作,较为高端的工作却又不会的尴尬境地。所以我们鼓励发展专科院校,根据市场上不同的需求,定向的培养人才,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院校和培训机构可以和企业签订定向培养的合约,为在校生解决就业的问题。同时,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的教育,让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规划,以此为在以后工作和生活忘记初心和梦想,迷失方向。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
海纳百川,聚人才。在我们创新夯实人才培育基础时,也应吸收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参与建设。要树立强烈的人才一是,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要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要通过改革,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如引进的创新团队,要因队施策,提供专项经费、解决场所、设备、人员等需求,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为引进的人才设立单独的晋升渠道,如有科研成果的前提下,可缩短评级的年限等。(供稿人:刘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