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香菇并不起眼,但是它却给土地稀少耕地贫瘠的青龙县山区带来了不错的效益,甚至成为很多农村的主导产业,小香菇撑开致富伞。
眼下正是香菇丰收的季节,木兰菌业的厂房里,各处都是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大伙儿正在给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香菇进行分类,香菇按照好坏分成六个等级。在一车间,总经理吴志芳正和工人们对一套刚刚引进的香菇分选机进行测试。
木兰菌业总经理 吴志芳:
分选机比人工手选的效率要高,手选香菇时一个人要分好几次。使用分选机,工人站在机器两侧,各样等级都能看得清,分选得特别快。如果效果好的话,我们将陆续取代人工分选。
在香菇大棚,人们也都在忙着采摘。“在收获高峰期,木兰菌业平均一天就要收获新鲜香菇三万多斤。”看着这些伞状的小生灵们,吴志芳的思绪回到了当初创业时的情景。2008年,当时还是下岗工人的吴志芳就凭着一股热情,东拼西凑了20万元的启动资金,在狮子坪村租了十来个废弃大棚开始种植香菇。但是由于技术、经验等问题,第一年就把本钱赔了个精光。
吴志芳并没有被困难击倒,对香菇产业的信心让她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掌握技术,她带领团队四处考察学习七十余次,学完就回到大棚进行试验。让她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逐渐成熟,香菇的品质也越来越好。
木兰菌业总经理 吴志芳:
我们的香菇品质非常好,销售也不犯难,有的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有的销往南方各大城市。
自己成功了,还要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如今,企业带动周边二百多名群众就业,其中包括五十多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狮子坪村村民 李文艳:
以前在家就是种两亩地,另外还有点儿果树,效益不是很好。现在从公司里干挺好,一年能挣两万多块钱。
从当初的十个大棚,几万斤的产量,到现在的一百六十多个大棚,年产量两千多吨。木兰菌业发展成为了秦皇岛当地最大的香菇种植基地。但是吴志芳知道,光靠初级产品,永远不能走在前头,应该注入新鲜的血液与理念。通过努力,木兰菌业从最初的初级香菇产品发展成香菇酱、香菇休闲小食品等四个系列二十多种产品,网络销售也在稳步推进。基地里,一排排的菌棒上香菇正在努力地生长着。
木兰菌业总经理 吴志芳:
咱们青龙山好水好,成就了香菇特色品质,我们有信心将香菇产业做大做强,同时通过开展深加工,带领周边更多的人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