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
青龙又荣登“新华社”啦!
近年来,我县持续深入开展清洁取暖工作,采用电、太阳能+生物质、清洁煤等取暖方式,力让蓝天白云常驻青龙。
其中,电取暖更是让老百姓热了炕头、暖了心头。该取暖方式不仅惹得老百姓叫好,还引得了媒体大咖“新华社”为之点赞。
欲知精彩,让我们一起走进“媒体看青龙”。
“双碳”落地 为港城注入“绿色能量”
村里用电取暖,既温暖又环保;全电厨房成为城市新宠儿,不仅减排还节约成本;充电桩随处可见,新能源汽车成为新时尚;港口码头实现岸电连船送电,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兼顾……丰富多样的绿色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未来社会电气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
近年来,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引下,加速推进消费领域电能替代,在持续提升用户侧电气化程度方面成效显著。
当前,新能源要成为电力供应的主要来源。秦皇岛公司积极实践探索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助力秦皇岛市能源结构调整,为秦皇岛市打造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实现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绿色能量”。
用能清洁化 推动乡村电气化发展
冬天,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星口乡出头石村村民蒋彩芹家温暖如春。“多亏了这电热炕,一个冬天没遭罪。”蒋彩芹笑着说。
自2019年起,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以煤改电工程为载体,在出头石村推广清洁能源供暖方式。蒋彩芹搭上了这趟“顺风车”,在全村第一个用上电热炕。
“以前,早上起床生炉子又冷又费力,家里的窗框都是黑煤灰。现在有了电热炕,屋里既温暖又干净,真是太享福了。城里的小孙女来,住着再也不嫌冷了。”蒋彩芹对这种清洁能源供暖方式赞不绝口。
蒋彩芹还算了一笔账:以往供暖期家里要买4吨煤,费用在3000元左右。现在,除极寒天气外,家里只需在晚8时到第二天早8时使用电热炕,再有电价优惠、电费补贴等政策,5个月的取暖费用仅在2000元上下,省钱又环保。
电热炕暖了村民的炕头,也让村民享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绿色生活。
出石头村村委会屋顶上有数十块20千伏分布式光伏板。据介绍,这里的光伏发电电量用于空气源热泵采暖,用电自产自销,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能源就地消纳,更从源头上治理了大气污染。
出头石村小学则通过“光伏+空气源热泵煤改电”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温暖的教室里上课学习。据统计,该小学采暖期间用电仅8400千瓦时,与以前相比,可节约燃煤5.2吨,减少烟气排放量6万立方米。
此外,秦皇岛公司大力推广“地源热泵”“碳纤维”等新型电能替代燃煤供暖方式,为村民带来了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采暖新体验。
在此基础上,秦皇岛公司不断优化运维策略,提出为煤改电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台区经理微信服务群等多项服务举措,加强用户电采暖安全知识普及和相关补贴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主变电站增容改造等基建、技改工程,全力推动乡村电气化发展。
目前,秦皇岛公司正在乡村大力推广智能种植、智能养殖等电能替代和智能控制技术,已建成80余处蘑菇等智能种植养殖大棚,助推乡村电气化、智能化的用能升级转型。
用能新风尚 提升城市电气化水平
不见油烟起,但闻饭菜香。阿那亚黄金海岸社区食堂飘出阵阵饭香。殊不知,这里的美味佳肴都是通过全电厨房烹饪而成。“这里的美食吃得健康放心!”全电厨房创造的无油无烟的现代化就餐环境得到了业主认可。
践行生态先行,秦皇岛公司以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厨房为切入点,在秦皇岛市推广全电厨房,为城市居民生活提升了电气化水平,也提供了高能效、低能耗的生产生活方式。
以该社区3个全电厨房为样本进行测算,这3个厨房全年用电量约为226万千瓦时,可为社区减少用能成本及人工成本约453.6万元,减排二氧化碳107.2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电厨房项目实施过程中,供电公司协助社区实施了餐饮电气化内外部工程改造,同时制定合理用电方案,降低了投资和运营成本。项目建成后,电力公司工作人员还定期到社区开展设备及线路的检查,保障全电厨房用电可靠性。”秦皇岛阿那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程宝利介绍道。
近年来,秦皇岛公司为了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还大力推进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市电能替代。
3月18日下午,在海港区友谊路与红安街交叉口一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车场,8个充电车位全部停满,市民钱先生正在车上等待车辆完成充电。
“市区的充电桩挺充足的,车辆充电也很方便,所以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入手了新能源汽车。”钱先生说,在公共充电桩只需充电1个小时,车辆就可以跑300公里,新能源给城市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
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充电站72座、充电桩635个,其中高速充电站16座,已实现秦皇岛段高速服务全覆盖。
结合该市特色旅游产业,秦皇岛公司建成秦皇岛葡萄小镇等多处全电景区,并将在北戴河打造全电民宿、全电厨房,以及生命健康产业全电创新示范区,倡导高能效、低能耗的城市生活新面貌。
服务多元化 深耕电气化领域
在秦皇岛港煤五期码头,巨型的装船设备下面,一个个蓝色的集装箱整齐排列。与装载货物的集装箱不同,这些集装箱里安装着智能高压岸电系统。大型货轮靠泊期间,可直接接入码头电力系统,用电不再依赖自备发电机,有效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使港口总碳排量降低40%至70%。
作为国家北煤南运主枢纽港,秦皇岛港在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时,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港口。秦皇岛公司主动对接港口,积极推进岸电项目建设,保障电力供应,满足岸电用电负荷,并协助港口完成了冀北地区首套岸电设备建设和首套高压岸电设备船舶接电实验。
截至目前,秦皇岛港共建设5套可覆盖10个泊位的岸电设施,可满足秦皇岛港50%以上主要泊位的岸电需求,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船舶靠港废气排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为拓展电能替代深度广度,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结合本地区能源产业结构及消费现状,加大综合能效服务、供冷供热供电多能服务、能源托管及配电运维服务等重点领域业务拓展,深化各领域电气化程度。
秦皇岛丰满板纸有限公司配电室内的一台燃煤自备发电机组在运转了16年后,于2020年正式停用。近年来,丰满板纸有限公司在治理企业自备电厂烟气、粉尘、炉渣排放等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发电效益却不明显。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秦皇岛公司主动上门,促成企业办理了自备机组退网手续,并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电能替代所需的技术咨询和用电指导服务,为企业发展注入“绿色能量”,推动企业成为节能减排“优等生”。
下一步,秦皇岛公司将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综合能源服务和需求侧响应。探索新型电力系统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广绿电交易,加大清洁能源供给和消费,推动地区绿色发展。
绿色映底蕴。秦皇岛公司将以高质量绿色发展为指引,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港城能源结构“体格”和“体质”越来越好,为港城“颜值”和“气质”提升提供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