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康保县怡安社区:强化党建红色引领 提升治理服务水平)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记者刘冬明 通讯员王芳)作为河北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中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县,康保县建成了河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区——怡安社区,94个村20110名百姓告别低矮破土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电梯楼,实现了村民向市民的嬗变。康保县委因势利导,用党建引领织密社区管理网、便民服务网,打造新时代搬迁居民治理新模式,被评为国家级美丽搬迁社区。
康保县怡安社区
优化党组织设置,织密管理服务网
农民进了城,组织不能松。康保县委及早谋划,着眼构建起“全面覆盖、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管理服务网络,及时成立怡安社区党工委,把整个社区划分为8个区域,每个区域成立1个党总支,同时配套成立一个居委会,党工委下设8个党总支24个党支部,84个楼栋党小组,形成党工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把党的组织延伸到每一个楼栋,织密了党领导下的组织体系。为抓好衔接,将搬迁来的102个村“两委”干部充实到党支部和居委会之中,打破村界,及时选配楼栋长95名、单元长282名,建立起管委会—居委会—楼长—单元长四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原村“两委”干部由社区党工委和乡镇党委“双重管理”,考核权重各占50%。同时,建立议事协商机制,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由党工委牵头抓总,党总支、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干部、楼栋长、单元长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决定社区重要事务,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真正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怡安社区就业服务中心
怡安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健康档案细化分类
强化全方位优质服务,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让搬迁群众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既是百姓关切,更是县委关注的重点。怡安社区500米范围内有县医院、学校和经济开发区,内配有广场、超市、药房、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设置就业、医疗、物业、邻里四个服务中心,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在家门口。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服务中心对搬迁来的16-60周岁13301的劳动力进行建档立卡,按照劳动能力、劳动意愿和劳动特长,分类建立各类台账,实现动态精准就业帮扶跟踪管理;与清华大学通力合作,研发“就业自助系统”,录入有就业意向的14454人,615家企业发布用工信息1.2万个,实现企业用工和贫困人口就业双向选择智能化;精心打造三公里就业服务圈,1600多人在经开区的20家企业当上了产业工人。引进两家劳务公司,4000多百姓通过临时务工挣上了现钱。与恒太包业、鑫瑞制衣、绿山谷芽菜、姐妹家政等“微工厂”联系,300多名弱劳力足不出户为每个家庭收入2000元;物业服务中心用工60个,每个合同户年增收12000元;衔接农村扶贫公益岗用工1298个,每个公益岗年可增收6000余元。
健康是民生之重。建成康保县人民医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分院,配备常用药品15大类230余种,全部执行“零差率”销售。搬迁群众“小病不出社区”还能享受县级医院的诊疗服务和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紧盯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四类重点人群,跟踪完善搬迁前后的健康档案1.3万份,接转慢病患者0.2万人,开展健康教育3次,稳步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健康素养。扎实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大宣传、大走访、大服务”活动,认真落实“政策宣传、家医签约、免费体检、慢病代办”四项服务。组建“白大褂”服务对4支,采取分组包楼模式,入户宣传健康扶贫政策5220户1.33万人,家庭医生履约1.33万人,免费健康体检8231人,代办门诊特殊病本113人。同步完成“A+姓名+手机号码”电话互存,24小时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政策咨询。
便民服务暖人心。同步配建的便民服务中心,立足为搬迁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理念,通过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低保、社保、医保、法律等32项便民服务事项全部可以在邻里服务中心实现“无障碍一站式”办理,受益群众3.2万人次。同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上门社保认证服务,累计服务群众355人。
物业服务高效率。物业服务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服务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在保洁、供暖、绿化、美化方面下足绣花功夫,让居民们耳目一新。同时,公开物业服务电话,群众反映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欠缺就抓紧补齐短板弱项。从打爆电话到基本没有电话,从网络谣言到群众点赞,周到高效服务赢得了百姓。
怡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体检
社区志愿者入户为居民免费理发
加强教育引导,营造共建共治氛围
从农村到县城,从农民到市民,居住条件的转变快,生活习惯的转变就成了老大难。乱堆放杂物、随地大小便、高空抛物一系列难题很快浮出水面。怎么办?社区党委不回避问题,下足了教育引导功夫。在面上宣传的基础上,划细管理单元,党员、干部带头转,把屋子整理干净,把物品摆放整齐,把衣服洗涮干净。利用村民爱串门的习惯,潜移默化的改。针对村民怕费水,在楼道放置马桶现象,一户一户的做工作。对改正困难户黑下脸、狠下心批评教育。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上门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清洗床单被罩、理发、测量血压血糖、检修水电暖,送去了米面油,同时,还给老人们发放了《怡安社区服务卡》,服务卡上面有乡镇干部、医疗服务负责人和物业服务负责人联系电话,老人们出行不便可以让乡镇干部代购必需物品,身体不舒服或者家里暖气不热、水管破裂、停电等情况,均可以直接拨打医疗和物业电话,第一时间上门服务,真正做到让老人们感到社区居住的安心、贴心。成功对接“益童乐园”公益项目,为搬迁到社区的适龄儿童开展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播种红色种子,让红色基因在血液里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