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24日两天河间市创新颁证形式,在先行先试中推动形成婚俗改革样板经验,这一典型做法,先后登上央视新闻频道和央视财经频道。
婚俗改革实验区改什么?改革婚俗陋习,各地有哪些好做法?
今年4月,河北河间市等15个单位被确认为第一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5个多月过去了,各地又是如何让彩礼减负的呢?
河北河间市通过邀请道德模范等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士为“零彩礼”“低彩礼”的新人颁发结婚证等方式,倡导庄重简约的新式婚礼风尚。
了解更多
河间:特色亮点活动推进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
2021年4月7日,民政部将河间市等十五个单位批复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是全省唯一一家。作为全国首批婚俗改革实验区,河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围绕探索实验区建设可行路径,在巩固既有成果基础上,把“惠民心、暖民意”作为探索婚俗改革新路子的主攻方向,改革思维、创新办法、加强互动、统筹全局、梯次跟进,努力打造婚俗改革实验区的“河间品牌”。道德模范等社会知名人士为“零彩礼”“低彩礼”新人颁发结婚证,“幸福讲堂”主题婚俗改革巡回宣讲等成为河间婚俗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河间还在其他几个方面继续推进,以期取得实实在在的婚俗改革效果,让老百姓在婚俗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一)常态化开展品牌活动。在成功举办前两届“5.20”“零彩礼”集体婚礼的基础上,今年又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主题为“相守百年.爱在瀛州”的“零彩礼”集体婚礼,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26对“零彩礼”新人,在众人的祝福中开启了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里程,婚礼以全新的形式共享幸福温馨时刻,共倡勤俭文明新婚俗。
(二)创新建设婚姻登记阵地。为使婚俗改革扎实推进,河间市以婚姻登记中心的建立为切入点,于2021年7月成立了河间市婚姻登记中心,负责全市的婚姻登记工作,登记中心内设婚姻登记区、婚俗文化展厅、颁证厅、喜事汇、婚姻家庭辅导室、档案室等多个功能区,并依托诗经公园,将诗经文化与新时代婚俗文化有机融合,全新打造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一流、格调高雅、独具特色的婚姻登记处所。
(三)创新颁证形式。8月14日,农历七夕节当天,河间市委书记王丙林在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为“零彩礼”“低彩礼”新人颁发了结婚证,送上新婚礼包等,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喜领结婚证的新人们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祝福,希望全市青年以他们为榜样,做新时代婚俗改革的标兵。之后,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河北省道德模范、大庄片区党总支书记石炳启,河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德培,河间市政协主席贾浩杰,河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亚平,河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玉增也先后为“零彩礼”“低彩礼”新人颁发结婚证书。
(四)成立婚姻家庭协会。8月31日,河间市召开婚姻家庭协会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河间市婚姻家庭协会会长及其他机构负责人,通过了协会章程,这标志着全省首家县级婚姻家庭协会正式成立。婚姻家庭协会的成立旨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努力构建河间市婚姻家庭相关行业统一交流与协作的大平台,更好地服务我市婚姻家庭,促进婚姻幸福、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同时还组建了以社会工作师、心理辅导教师、心理咨询师、律师、优秀公益“红娘”、诗经文化研究者、婚俗文化研究者等成员为主体的“小桔灯”婚姻家庭关系辅导志愿服务队,设立情感沟通、心理调适、纠纷调解、危机干预、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项目。
(五)举办“幸福讲堂”。9月16日,由河间市婚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河间市婚姻家庭协会主办的“幸福讲堂”主题婚俗改革巡回宣讲团走进兴村镇,拉开了全市宣讲的序幕。宣讲团成员涵盖了心理咨询师、优秀家庭调解员、婚姻家庭协会成员等群体,大家结合河间婚俗改革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工作实践和切身感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好大政方针、讲好身边故事,真正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通过这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积极倡导俭约适度的婚俗礼仪,构建和谐稳定的婚姻家庭。接下来,宣讲团还将陆续走进河间20个乡镇街道,以家庭、村庄、社区、工厂、学校为依托,就婚姻家庭法律法规、文明婚俗、家庭美德等婚姻文化及婚姻家庭关系辅导、矛盾化解、法律咨询等进行广泛宣传,促进婚姻家庭和谐稳定,营造婚俗改革浓厚氛围。
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开展以来,河间市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创新探索婚俗改革做法,坚持党政主导与基层群众自治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党员干部带头和社会总动员相结合,通过完善机制、示范引领、宣传带动、社会总动员等行动,推动婚俗改革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广大青年婚恋观得到提升,婚事新办渐成风尚,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截至目前,河间涌现出100余对“零彩礼”“低彩礼”新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和传递了正能量的婚姻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