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村级集体经济专栏2】培强龙头产业强服务 抱团共同发展增收入——高山堡乡大西洼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
培强龙头产业强服务 抱团共同发展增收入
大西洼村位于沽源县县城西12公里,紧邻省道半虎线,位于高山堡乡、白土窑乡、平定堡镇、小河子乡四乡交汇之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辖3个自然村,364户,837人,建档立卡户126户,265人。耕地面积5357亩,林地2760亩,水浇地3500亩。大西洼村发展蔬菜产业较早,产业日趋成熟,拥有高效节水种植示范园区达3500亩,以大西洼村为中心辐射周边乡村达万余亩,依托大西洼出口蔬菜交易市场,辐射带动4000余户农户(18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多年来大西洼村积极发展西兰花种植产业,整合资源优势,突出示范作用,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盘活资源优势,探索工作途径。要想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关键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市场为依托,发挥自身优势,把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大西洼村党组织着眼于坐拥大西洼出口蔬菜交易市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蔬菜种植来源广,产业规模大,土地权属归村集体所有、配套设备完善等优势,决定将闲置恒温库进行改扩建,吸引全乡其他9村入股共建,扩大规模。建成后,既有助于全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也有益于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和市场管理服务等产业生产步伐。
(二)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点子有了,资金来源仍然是个问题。单凭上级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东风”解决建设资金难题还有一定差距,村党组织集思广益,经过充分的分析和研讨,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前提下,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推进脱贫攻坚有效结合,决定申请整合使用全乡10个村的扶贫涉农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在乡党委的协调下,其他9个村的扶贫涉农资金作为入股资金参与项目建设,按照“产业带动、以点带面”的发展思路及“股份合作”的发展模式,实施大西洼村蔬菜交易市场恒温库改扩建及配套服务设施项目,项目总投资310万元,其中涉农整合资金260万元,扶持资金50万元,新建恒温库4间(每间160平米)、修缮配套房屋12间、增设200KVA变压器1台,完善院内给排水工程,工程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投入资金与经济效益均可得到保障,同时可为本地农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优化服务环境,提升管理水平。项目后期实行规范化管理,恒温库归全乡各村集体所有,大西洼村占股51%,其他9个村占股49%,大西洼村委会负责该项目的后期运行管理维护等,采取对外出租的形式,承包给客商,其他9个村每年分红,并由3-5名村民代表作为村监会成员进行全程监督,制定恒温库设施出租、使用、维护等管理制度,建立“立足长远、管护并举”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管理经营到位,收益稳定。配套修缮了房屋12间,除10间对外出租,将其余2间设置为市场综合管理办公室,用于开展基层党建、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市场运营服务管理等工作,全部撤销市场内临时小商贩摊位,集中租赁房屋进行商业服务活动,为蔬菜市场内公司、商贩、菜农提供住宿、餐饮、购销为一体化的优质、高效、综合服务。
(四)壮大集体经济,突显社会效益。大西洼村蔬菜产业规模大,对外出租容易,租金有保障,按市场行情每年租期稳定在60-70天,每天每平米租金7-7.5元,恒温库共640平米,每年收益预计为29.1万元,大西洼村占股51%年收益15万元,其他9个村占股49%年分红14.1万元,平均每村年收益约1.5万元,收益实现合理分配,逐步带动全乡各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另有10间房屋出租年收益3万元,归大西洼村集体所有。恒温库改扩建后,极大程度上方便周边农户进行蔬菜交易,为周群众带来就业机会,带动大部分贫困户稳定脱贫。周边乡村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步加快,以“抱团发展”模式为核心,逐步形成了产业带动型、租赁经营型、服务创收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子,更好地推动全乡集体经济薄弱村共同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