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把刹住‘四风’作为巩固党心民心的重要途径,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歪风陋习要露头就打,对‘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要时刻防范。”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四风”问题具有明显的顽固性、反复性、危害性,稍有松懈,就会“春风吹又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如今又出现了种种变体:一些领导干部调研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调研现场成了“秀场”;一些单位“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难办”;一些地方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纷纭复杂的“四风”乱象,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说明侥幸态度、特权思想在一些人心里始终存在,依然会以种种形态表现出来。这也提醒我们,纠正“四风”的成果是巨大的,但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切不可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
紧盯关键,扎紧篱笆,构建“不能”机制。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从实际情况看,整治“四风”责任落实压力传导还不到位,少数领导干部对纪律规矩缺乏起码的敬畏之心。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注重把整治成果固化为制度,努力实现抓常抓长、常管长严。充分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对发生顶风违纪、“四风”问题屡禁不止的,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严格落实“一案双查”,以问责促尽职。将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相结合,搭建“四风”问题网络举报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让各类“四风”问题难以遁形。
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防微杜渐,尤其是“关键少数”真正做到示范引领。从中央到地方的广大领导干部,要上级带动下级,一级带动一级,切实形成力戒“四风”的“头雁效应”。广大党员干部应强化纪律意识,自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把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落实到工作生活当中,养成受监督和约束的行为自觉与基本修养。(供稿人:张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