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是我们一天当中必须要去的地方,也是文明沟通中最短的直线。然而厕所卫生一直是中国的短板,农村厕所则是短板中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是对基层群众的关切,也是对农村生活的关心,更是对乡村振兴的关注。
当下我国农村条件艰苦,厕所卫生条件差,大部分村民使用的都是简陋的旱厕,即没有遮风挡雨的屋顶,也没有坚实可靠的便盆,更没有做卫生环保的防渗漏。当然更有甚者部分贫困百姓家里更是连厕所也没有,需要跑出去到田地里方便。这种情况首先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其次由于粪便中有很多细菌也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诚然,不文明的如厕习惯也深刻地影响乡风文明的建设。为了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从小处着手,“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
党中央发起“厕所革命”的初心是好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部分地区厕所改造后无人用、厕所质量不达标、台账混乱记录不明、后期服务管理不到位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着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阻碍了厕所革命的落实,从一定程度上也破坏政府的形象。
当前,厕所革命火热进行,厕所改造大力推进,对于这些频出的问题,要想使厕所革命落到实处,仍然需要多方努力:第一,具备调研精神,基层干部要深入基层调研,从厕所的建设到后续可能出现的困难,都要进行专家的论证全面的考量。第二,真正树立服务群众的从政理念,使厕所革命建设既要有质量又要有数量,不盲目追求政绩,发挥真正的作用。第三,上级政府要对基层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多倾听基层村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线困难,掌握详情,及时制定方案解决。不能只做命令的发布者,更要做合格的验收者、指导者,使民生工程落到民心。(供稿人:刘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