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邑县适应新常态,主动“拥抱”互联网,全县网店数量由几十家倍增至3000余家,从业人员由百余人增长至近万人,年度交易额由几千万元跃升至近60亿元,零售额突破30亿元。2020年“双十一”期间,网络零售额实现38168万元,同比增长18.81%,连续三年“双十一”销售额在全国贫困县中名列前茅,成功争列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走出了一条电商扶贫的新路径。
筑巢引凤,打造电商发展高地。快捷的网络、便利的物流是电商产业发展的基础。武邑县大力推进光纤宽带、无线wifi、移动网络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建成“全光网县”,在河北省率先实现县城公共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同时,实现了县城、10个乡镇区驻地、524个行政村和主要交通干线移动网络全覆盖。
该县采取“三定四统”模式(定点、定时、定线,运价统一、服务费统一、配送统一、政府补贴标准统一),建设县级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和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将全县10个乡镇区分成5条线路,每天定时往返、定点寄发,解决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建成集配送、冷链、仓储于一体的大型物流综合体——衡东物流园,吸纳80余家商户进驻,与全市30余家大型企业签订战略运输合同,将配送区域覆盖至全国220余个省区市。
武邑县还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6000平方米的两座电商大厦,集中展示优质特色农副产品,通过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孵化模式,免费为入驻中小网商和农村电商创业青年提供培训交流、网络推广等一站式服务,现入驻企业63家,年销售额达2300余万元。
品牌带动,产业驶入快车道。武邑县与各大平台签订合作项目,借助品牌力量,助力武邑产业发展,与快递公司合作开设农产品鲜采鲜达武邑特色馆;顺应电商销售线上直播新趋势,为电商企业筹备三个直播平台,高标准建成投用5个实体直播间,成功争列河北全省第一批村播计划示范县。
针对县域特色产业,武邑县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组织古早清凉、武罗合作社、乡土乡情、麻唐布鞋等重点电商企业,参加“中国雄安首届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中央党校特色产品展销会”等大型展览活动;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开通网上溯源系统,实现农产品从源头生产、中间加工到流通环节的防伪溯源,统一注册“邑人制造”商标,制作手机APP,完善品牌网络营销体系,成功打造了京东跑步鸡、武邑红梨、麻酱西瓜、高油酸花生等一系列知名品牌。
武邑县全力支持网上创业,对年销售额首次达到1000万元的网商,一次性奖励10万元;每年评选三家优秀农业龙头网商,一次性奖励五万元。县财政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农村电商的扶持、奖励等。武邑县积极对企业家、贫困户、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开展培训,年培训超过3.2万人次,打造了一支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电商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全县电商企业由510家增加至3146家。
借网发展,新业态风起云涌。在享受电商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武邑县积极探索“电商+文旅”“电商+扶贫”“电商+工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全县特色产业借网发展。
该县依托乡土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明清家具文化、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当地特色文化品牌,强力打造了“古早清凉—衡水野生动物园—万亩森林公园—武罗农业园”文化旅游产业带;鼓励旅行社、酒店、旅游企业入驻“携程”“阿里旅行”“新美大网”等专业电商平台,通过整合旅游休闲景点、各大宾馆、旅游购物等资源,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探索“电商+文旅”模式,带动餐饮、住宿、用车服务、旅游产品等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武邑县旅游相关产业网上交易额达到1.02亿元。
武邑县加强与贫困村、贫困户合作,电商企业优先招录贫困人口就业、优先采购销售扶贫车间、扶贫工坊和贫困户产品,形成“电商+扶贫”模式。在此基础上,他们创新“一引双联”(政府引平台、平台联组织、组织联农户)扶贫模式,通过此模式实施的武邑京东扶贫“跑步鸡”项目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2018年产业扶贫10大典型案例首例。
工业方面,武邑县采用“电商+工业”模式,将传统销售模式与电商营销相结合,实现了老榆木家具、保险柜等产业走向世界,仅去年一年,武邑县硬木雕刻家具产业电商销售额就达2.24亿元,金属橱柜行业年销售保险柜95万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