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买房需要贷款,张小辉(化名)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早在2012年自己就已“负债”10万元。近日,河北保定满城区网民张小辉在河北新闻网《阳光理政》平台反映,两年前,他发现名下莫名多出10万元贷款,因逾期未还已被纳入不良征信。为自证“清白”,他花了近两年时间来回奔波于法院和信用社之间,但始终无果。对此,满城区农村信用联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满城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回应,消除在征信机构的不良记录所需手续较多,他将向领导汇报此事。保定市满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表示,满城农村信用社涉及多起此类案件,执行局一直在跟进并督促该信用社及时办理,但效果甚微。
1.买房贷款查征信 天降“欠债”10万元
张小辉告诉记者,2019年7月,他买房准备办理贷款,查看征信记录时发现,2012年6月份他在满城农村信用社有一笔贷款审批记录,显示曾在银行贷款10万元,现已逾期未还。“我刚知道时,整个人就跟失了魂一样,因为我如果要贷款,必须要把逾期的钱还掉,这样我准备买房的钱就要全搭进去了。”冷静下来后,张小辉仔细查看自己的银行流水记录,确实没有这笔钱汇入,他也并未收到任何有关满城农村信用社的放款通知。
图为张小辉个人信用报告。网民供图
据张小辉回忆,2012年6月21日,他向满城农村信用社下属机构神星信用社贷款10万元,签订了一份借款借据、一份个人借款合同,合同签订后工作人员称等款批下来后会再联系张小辉到神星信用社支款。但此后神星信用社工作人员联系张小辉称,他的资料未通过审批,无法批款。“我以为审批未过,无法放款,便就此作罢,没想到这10万元贷款实质是放款了,但我并未收到任何获得贷款的通知,也没有收到这笔钱。”张小辉称。
2.存款凭条为虚假签名 法院判决近两年仍未执行
“得知征信受损后,我曾多次联系满城农村信用社讨要说法,但始终无果。”张小辉称,无奈之下,他将满城农村信用社起诉至保定市满城区人民法院,要求满城农村信用社删除征信中有关这笔贷款的所有记录,并出具一份文件证明他与这笔贷款无关。2019年12月26日,保定市满城区人民法院宣判此案,张小辉胜诉。
判决书显示,满城农村信用社向满城区人民法院出具了写有“张小辉”名字的储蓄存款凭条,经司法鉴定所鉴定,检材字迹与现有样本字迹不是同一个人所写。满城区人民法院认定事实为,原告张小辉不是借款人,不应履行还款义务,而被告将原告信用状况构成负面影响的借贷活动中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不良信息,提供给征信机构,造成原告被录为逾期及违约还贷信用不良记录。满城农村信用社被要求停止对原告张小辉名誉权的侵害,并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消除对原告张小辉的该项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不良征信记录。
“虽然胜诉后满城农村信用社不要求我还款了,但是我的征信里仍有这笔贷款记录,已判决生效近两年了始终无法消除。”张小辉称,为了消除不良征信记录,他已在法院、信用社之间奔波近两年,但满城农村信用社以走程序为由,迟迟未对他恢复征信。
3.名誉权纠纷案件达75起 农信社称消除不良记录手续繁琐
天眼查信息显示,满城农村信用社成立于2007年1月,注册资金41497万元人民币。但记者发现,该公司在天眼查信息显示存在817项自身风险,127项关联风险,96条被执行人记录,曾涉及名誉权纠纷案件高达75起,目前该公司仍处于存续状态。
满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回应,满城农村信用社涉及多起此类案件,立案后,该信用社已向其上级部门提交相关材料,正在走程序。该工作人员表示,涉及金钱给付的案件其单位可以直接执行,但该案件中消除在征信机构的不良记录需由被告提出申请,执行局一直在跟进并督促该信用社及时办理,但效果甚微。
对此,满城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表示,消除在征信机构的不良记录所需手续较多,需将材料上报至主管单位,再由主管单位向市级、省级单位逐级提交,最后交至中国人民银行。记者问及该事件为何近两年以来毫无进展,该工作人员表示将向领导汇报此事,了解清楚后立即回复记者。但截至发稿,记者尚未接到相关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