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和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工作
秦皇岛市教育局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2021年新改扩建6所公办幼儿园,其中海港区2所、昌黎县3所、青龙县1所。截止目前,6所新改扩建公办园任务中昌黎县3所、青龙县1所已经完工等待验收、海港区2所主体完工。2021年我市计划新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0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学位10000个,其中海港区36所、普惠性民办学位6910个,山海关区1所、普惠性民办学位600个,北戴河区1所、普惠性民办学位120个,开发区1所、普惠性民办学位270个,抚宁区2所、普惠性民办学位200个,昌黎县5所、普惠性民办学位780个,卢龙县1所、普惠性民办学位300个,青龙县3所、普惠性民办学位720个。目前各项工作已部署,各县区积极组织进行申报、认定、公示等相关程序,实际已完成认定普惠性民办园51所、已完成新增普惠性民办学位10880个。
二、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
2021年,我市实施继续推进中小学校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所(新建2所、改扩建3所),其中开工1所,峻工4所,规划建筑面积52514平方米,估算总投资2.852亿元,新增学位3900个。
海港区北新庄小学新建工程。规划建设面积14910平方米,估算投入资金9100万元,可增加学位1620人。目前,区财政局已出具评审报告,区教体局正在做招投标准备工作。抚宁区碧海学校新建工程。规划建设面积36428平方米,估算投入资金1.9亿元,可增加学位2280人。目前,各建筑主体已完工。教学楼一正在做外墙保温;教学楼二正在铺设水电等各种管道;实验楼正在进行内墙镶砖;风雨操场正在进行内墙板安装和抹灰;报告厅正在安装墙板和防火板;教一、教二、实验楼、地下车库和人防正在安装排烟、消防强弱电等管道桥架和电线穿管等工作。昌黎县安山镇中心小学食堂改扩建工程。该小学没有食堂餐厅,利用其他房屋进行改造,规划建设面积581平方米,估算投入资金230万元,计划年底峻工;改造后能满足学生在校就餐的愿望和需求。目前已完工。昌黎县安山镇大刘庄小学教学用房改造工程。因校舍比较老旧,故进行改造维修,规划建设面积478平方米,估算投入资金140万元。目前已完工。昌黎县新集镇中心小学辅助用房建设工程。新建体育器材室和音乐教室,规划建设面积117平方米,估算投入资金50万元。目前已完工。
三、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
在海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先行开展小学课后服务试点的基础上,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推动小学课后服务县域全覆盖,各县区均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先后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1.统筹推动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
2021年以来,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市政府工作要求,市教育局积极推动县区将小学课后服务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全市所有公办非寄宿制小学向学生全面提供校内课后服务。2021年3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转发市教育局等四部门关于全面开展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确定县区政府是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主体,要求县区按照不高于当地绩效工资指导线的1.1倍核定学校绩效总量、增加部分用于教师补助,并将课后服务纳入市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内容。2021年春季学期,9个县区均已全面实施课后服务,共有73133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有需求学生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2.切实规范课后服务形式内容
市教育局将小学开展课后服务时间确定为周一至周五的中午饭后至下午上学前、下午放学后至18:00前两个时段,具体时间可由县区教育部门结合实际自行调整。城区小学、初中普遍实施学生随到随进、中午不净校的便民政策,作为课后服务的有益补充。学校作为课后服务的执行主体,坚持免费服务、自愿参加原则,就服务方式、学生编班、人员调配、活动设计等内容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组织留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完成作业,同时结合实际安排音体美劳活动。海港区、青龙满族自治县探索学校中午集中配餐,深入解决部分家长中午接送困难的后顾之忧。
3.持续强化学校安全管理
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将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完善申报审批、家校衔接、学生管理、志愿服务、检查考核、安全管理、学生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制度,加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明确相关工作人员责任,消除校园内安全隐患。各学校严格课后服务编班管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合理设定班额上限,确保符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下一步,秦皇岛市教育局将持续深入推动县区开展课后服务,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责、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督促县区落实好小学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严格规范课后服务管理,既要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又要服务好学生。定期对各县区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工作不积极、政策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