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生态工程、民生实事,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坚持“节、引、蓄、调、管”多措并举,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随着国家“旱作雨养”项目的实施,许多农田已不允许使用地下水灌溉,如何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县立足县域特点,在充分利用地表水灌溉上做文章,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先后投资2.9亿元,用于清淤河渠107公里、扩挖坑塘21处、新修扬水站点168处、新修闸涵23座,地表水灌溉面积达到了16.2万亩。
我县还千方百计引蓄客水,充分利用“引黄济淀”和“引黄入沧”尾水,扩大蓄水量、增加灌溉面积。在完成供水任务的前提下科学调蓄,调动田村闸、杨庄闸等10余座水闸,为滏东排河、老盐河、江河干渠、王政渠、牛河等蓄水约1100万立方米,保障了我县沿河沿渠90多个村庄10万余亩耕地灌溉用水。仅武邑镇北小王一个村利用河渠蓄水直接受益耕地面积就达到了900余亩,为农业增产增收打下了基础。
为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我县积极筹措资金扩建地表水厂3000立方清水池2座,提升改造乡镇水厂11座,铺设管网107.5千米,10个乡镇(区)、524个村、25.04万人受益,在全省168个县区中第五个实现农村生活水源置换项目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形成城乡供水一体化体系。
我县还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造104个村的老旧管网,更换152个村的水表及表井,7.9万人受益,彻底解决了高氟水问题。同时,累计争取旱作雨养项目5.5万亩、季节性休耕项目40万亩,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7%,亩均压减地下水250方,农业节水和种植结构调整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