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承德,首站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驱车登上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看望护林员。随后,离开月亮山,车队驶入林海深处,在一块写着“绿之源”的石碑前停了下来。这里正是百万亩绿色林海的起源地——尚海纪念林。
塞罕坝精神是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在岁月的长河中经过不断打磨而成。在今天,俨然已经成为新时代艰苦卓越、不断奋斗、保护生态的代名词。
保护生态是塞罕坝精神的初衷。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塞罕坝人走的正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2017年12月5日,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塞罕坝人将生命融入林场建设,在沙漠上创造了一片绿色的奇迹。奇迹离不开三代塞罕坝人的艰辛努力,也使塞罕坝精神成为坚定的符号象征。
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的基石。路漫漫其修远昔,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今的艰苦奋斗之艰苦不再是缺衣少食、物资匮乏、基础薄弱,而更多的是体现在干事创业过程中的探索创新之艰、埋头实干之苦、过程漫长之累。而塞罕坝精神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不仅仅代表了在林区的艰苦奋斗,更是面对技术难关时的坚持探索,通过不断研究实践,攻克大量技术难题。
不忘初心是塞罕坝精神的保障。“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的发展证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对我们无论是生态来说,还是百姓来说,都意义重大。塞罕坝人就是肩负着使命感开始创业的。塞罕坝精神,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塞罕坝精神为标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为新时代汇聚绿色能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宝贵财富。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供稿人:种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