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逢考察,必看环保、必谈生态。其中有4次,更将“生态”这一主题安排在行程的“首站”。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塞罕坝精神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在中国共产党辉煌灿烂的精神谱系里,塞罕坝精神彰显着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响应党的号召,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历数载艰辛、万千波折,一棵接着一棵栽,一代接着一代干,终创“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鸟的乐园”,成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将“潜绩”作为最大的“显绩”,奠定生态发展之基,绘出锦绣山水宏图。
秉丹心向党担时代重托。塞罕坝人秉持着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始终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时代重托,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几十年如一日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我们要坚守政治信仰,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党的号召,时时处处与党保持同心同德。
践俯身拓荒迎艰苦奋斗。正是一代代的艰苦奋斗者身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实干品质,用几十年矢志不渝地坚守,遂将塞罕坝这个“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数百万亩郁郁葱葱的人工林海。我们要做俯身甘为孺子牛的拓荒者,强化“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心态,一张蓝图绘到底,勇于在困境中披荆斩棘,善于在逆境中攻坚克难,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经受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不畏“爬雪山”、不惧“过草地”,抢占“娄山关”、勇夺“泸定桥”。
明生态理念调发展底色。塞罕坝人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不断调绿生产发展的亮丽底色,坚持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融合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强化绿色生态的导向作用,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让国民在青山绿水间迈入向往的生活。
三代人几十年努力,建成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绿色长城”,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丰碑”。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木,而是作为一桩桩鲜活的案例宛如涓滴之水,与绿意盎然的毛乌素,绿进沙退的库布其,汇聚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滔滔巨浪,让我们意气风发、乘势而上,推进新时代塞罕坝新的长征路,全面开展二次创业,镌刻出绿色发展的新足迹,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挥毫“万里江山恣意开”磅礴画卷。(供稿人:张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