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听民意 办实事 | 张家口市车管所闫家屯服务站里的“实诚人”)
百姓面前,他真情服务,设身处地为民着想,践行着“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工作面前,他秉公办事,不看熟脸、不讲情面,被称为“最难说话的人”。
他,就是张家口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车辆管理所闫家屯服务站负责人邹亚军。
邹亚军,男,1975年生人,中国共产党员。2004年由部队转业至张家口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曾负责张家口交警支队车管所办公室主任工作,现担任闫家屯服务站负责人。
刻苦钻研,技艺精湛
他是车驾管业务的“活字典”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从业公安交管工作后,邹亚军便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个道理。不论是在办公室撰写材料,还是在服务站开展管理工作,他都清楚,没有丰富的知识技能储备根本无法做好各项工作。车管所及服务站业务涵盖面大,业务种类繁多,且一项业务就涉及多项法律法规及工作规范。由于白天工作繁忙,邹亚军便常常占用中午休息、下班时间加强学习。
2013年,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地区均被雾霾天气笼罩,多地遭受严重污染,黄标车与老旧车作为高污染排放车辆,成为了环境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二十余万辆黄标车与老旧车亟待淘汰,作为交警支队车管所办公室主任,制定治理方案、建立各项台账、收集、提供各项数据、与环保局、商务局等部门协商沟通等等重任就压在了他身上。虽然工作繁多,每一项任务都异常艰巨,但邹亚军发现,在黄标车、老旧车淘汰环节中,如何说服群众理解与支持交警的工作,才是那个最难啃的“硬骨头”。
“什么是黄标车、老旧车?”“为什么要淘汰?”“淘汰后又该如何补贴?”行动刚开展不久,黄标车、老旧车司机、企业便纷纷涌到车管所“要依据”、“讨说法”。邹亚军及同事们每天接触着相关工作,自然是对相关政策了然于胸,但法律依据较多,且法律法规文字严谨规范,多一字少一句都可能会产生歧义,要将法律条文一字不易的讲解于群众,着实有些难度。
“群众问到你,你总不能回答说我去翻翻规定吧。你能准确无误的解答他的疑虑,在节约群众时间的同时,也能增强他对我们的信任,老百姓们才会对咱的工作予以理解与支持。”时间是挤出来的,而邹亚军挤出的时间常常是在凌晨时分,一盏灯、一杯茶、一摞书、一沓资料,邹亚军强撑着酸痛的眼睛,这一看就是两个多小时。没几天功夫,邹亚军就将淘汰黄标车、老旧车的各项政策法规背的滚瓜烂熟。
由于黄标车、老旧车涉及群众较多,部分群众又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亲自前往车管所问询,邹亚军还通过各大网络媒体对自己的私人电话进行了公示,并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无条件接受群众咨询。回忆起那几年间,常常被急促的电话铃声从深度睡眠中唤醒,强行让大脑迅速清醒后,努力聆听着电话那方各种抱怨,随后还能有问必答、有疑必解,耐心程度连邹亚军自己都感到分外佩服。
但他人不知,深夜的电话并不是偶尔,而是从13年持续到19年.....
严字当头,管出实效
他是最负责任的“大管家”
“以前查验车辆,得在这个大院里来来回回跑1个多小时,现在基本上不到半小时就能处理完了。”查验区,一位私家车主由衷感叹,服务站办理业务越来越便民了。
闫家屯服务站作为车管所的下属部门,折射出的是整个公安交警队伍的形象。为提高办事效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服务站对多项业务流程进行了整合优化,实现了“一窗式”、“一站式”办理服务。但由于查验工作的特殊性,查验区业务办理还需要群众“小跑几趟”。
接任闫家屯服务站负责人工作后,邹亚军最先发现的便是这个大问题:查验大院里,人、车无路线乱窜,排队者众多,不时还会出现一些插队者。群众的难点痛点,就是改革的突破点,为改变查验区车多、人多、排队长的混乱局面,经过考虑商讨,邹亚军决定将原先分散的多个窗口进行业务区域划分,并整合到一条“查验通道”上。
“流水线式查验”也就是将查验、受理、审核、选号、缴费、制证以及号牌制作安装等业务窗口按照查验环节依次排在一条流水线上,业务信息可通过科技与人工,实现网上转递、内部转递,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即方便了群众,同时也实现了场所秩序化、规范化管理。截止目前,闫家屯服务站查验8万余台车辆,运行状态良好、有序。
“别看现在查验区没多少人,其实不是办理业务的人少,而是办理的快,没有积压业务。”环顾查验区,看着稀稀拉拉的人群与车辆,邹亚军甚是欣慰。
在打击“黄牛”上,邹亚军也下足了功夫。
长期以来,非法中介、黄牛的出现,扰乱行业正常秩序,也让很多不明真相的车主,多花了不少冤枉钱。究其原因,邹亚军发现服务站自身存在的问题颇多。管理不到位、宣传不到位、服务不到位,正是三个“不到位”,促使非法中介、黄牛有缝可钻。
为此,邹亚军从病根上出发解决问题,一是加强管理,在闫家屯服务站成立了“赶牛”行动小分队,并建立了值班巡逻制,对非法中介、黄牛明察暗访、拉网式排查,严厉打击黄牛非法行为;二是挤压非法中介生存空间,为汽贸公司专业业务员办理含有统一防伪标识的代办牌,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与代办人员,同时,在办事大厅内设置专门导办岗位和智能导办设施,为群众自助办理业务提供咨询与服务;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做好各项便民福祉推广工作,推动各项放管服措施走深走实。
邹亚军时刻告诫自己,作为闫家屯服务站负责人,要擦亮“窗口”,严把“关口”,站稳“风口”,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有人情味,办体贴事
他是群众身边的“实诚人”
邹亚军还是一名专业的查验员。
查验机动车是服务站工作的“第一岗”,是机动车挂牌落户的必经环节,更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第一道防线,和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严把机动车查验关,杜绝带病车上路行驶,这是避免机动车自身原因造成意外事故的关键环节。所以在查验机动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扑下身子,认真细致地查验经手的每一辆车。
但查验工作是一项户外作业,甭看他往腰上一别那查验工具,挺拔的身姿站在那里,挥手之际尽显威风,实则上却是一项吃苦又吃土的工作。夏天,骄阳似火,骤增的气温让人倍感不适,烈日的暴晒更让每一辆汽车都裹着“烫手”的外衣,冬天,寒冬腊月,严寒让每一辆车又披上一层冰冷的寒衣,一不小心碰上就会让人猛不丁的打个哆嗦,而邹亚军却要伏在引擎盖上,将脑袋伸至最里端,对每辆车的多个项目逐一排查、逐一把关。
一次,服务站在为一辆仓栅式运输半挂车办理过户查验业务时,就发现该车整体外观与公告不符,按照规定,该车将无法办理过户。随后几天,车主多次找到邹亚军说情,邹亚军便将该车存在的问题、涉及到的明文规定等等细细讲解于车主听。然而,“难说话”终究抵不过“真性情”,听闻车主的情况后,邹亚军竟“动容”了。
原来,该车车主老伴身患重病,因家境贫困,急需转卖该车治病。邹亚军对车主的处境表示同情,但无奈事实不容更改,邹亚军必须秉公办事。于是,邹亚军便主动联络汽配厂,希望厂家能够予以帮助。经过多次登门拜访,详细沟通,厂家终于与车主达成协议,同意收回车辆,为车主挽回了27000多元的看病钱。
从军营到警营,从未改变的是肩上的那份执着和担当;从橄榄绿到藏青蓝,始终坚持的是为民服务的那份初心与本色。从警多年来,邹亚军将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了让办事群众带着期望来,载着收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