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生命保驾护航——安次区医院急救站码头分站紧急抢救心梗患者纪实)
救护车短促的警笛声、急救医生护士匆忙又坚定的脚步声交织着患者家属的呼喊声……8月24日安次区急救站码头分站120急救医护人员再次上演“生死时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次区医院急救站码头分站急救现场,让我们感受一下急救医护工作者是如何紧急抢救跑赢“死神”的。
2021年8月24日上午11时49分,安次区医院码头急救站接到120指挥中心急救任务:老年男性,胸痛、胸闷。码头急救分站医护人员火速赶往任务地点实施急救任务。到达现场时患者平卧于沙发上,经过急救医生田志伟检查后,判断患者意识清楚,随后立即向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既往有心梗病史,检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血压80/50mmHg。医生向家属交代病情,在护士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时,患者突发室颤,意识丧失。田志伟医生迅速决断,组织急救护士任宏旺、司机王金书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抢救措施,经不间断高质量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抢救10分钟,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和自主呼吸,但意识尚未苏醒。见患者病情初步平稳,立即安排医护人员和司机将患者抬到救护车上向医院转运,在转运途中患者恢复意识,能正常交流,于12:52将患者安全送达医院。
此次经过医务人员有条不紊的实施抢救,成功帮助患者战胜了死神,挽救了一条生命。这仅仅是急救站的日常一幕。他们一次又一次的面对突发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冲锋陷阵,同死亡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殊死搏斗,这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检验,也是对每个医护人员的考验。他们因为选择了这项事业,就选择了要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作为百姓,看到了他们,也就看到了生命的保障。
安次区医院急诊科温馨提示急救小常识:
在各种灾难死亡人中,多数为心跳骤停,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死。如果周围的人懂得心肺复苏,及时施救,就能提高伤病者的生存机率。
心肺复苏能否成功与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在4分钟内实施,成功率还有50%,每增加一分钟,成功率就要降低10%。因此,遇到需要心肺复苏时,第一目击者要积极参与抢救,不要只打120急救电话,那样会错失抢救良机。心肺复苏如何正确操作呢?
第一:首先要评估现场环境,要保证已经脱离危险环境才能进一步实施救人的步骤;
第二:打120叫救护车!!!并大声呼救!询问周围是否有医疗工作者或者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
第三:检查病人意识、脉搏和呼吸:拍肩膀并大声呼叫病人,观察是否有反应;快速检查颈动脉是否有搏动;对于非专业急救人员,可将耳朵靠近病人鼻孔同时注视其胸部观察是否有呼吸、胸部是否有起伏。只要发现无反应的患者没有自主呼吸就应开始心肺复苏。
第四:心肺复苏。将患者仰卧在平整的地面,找到胸骨中下段1/3,即两乳头联线的中点位置,或剑突上两横指。把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位置,两手掌根部重叠,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按压深度为至少5cm。按压频率控制在100~120次/分,放松与按压比例为1:1,注意需让胸廓回弹。
第五: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救援者需处于伤者右侧以方便施救。左手掌根轻压于伤者额头,并用右手食指与中指将伤者的下巴轻轻抬起。查看伤者是否还有呼吸或呼吸是否顺畅。人工呼吸前要注意清理口腔(如可见有液体、固体异物、假牙等阻塞无意识患者的气道时,可采用手指清除)。人工呼吸时注意捏闭鼻孔、口对全口、自然吸气、适力吹入。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连续吹气两次、胸廓起伏避免过度通气、不要吹气过多或吹气过猛。应以每个周期按压-通气比率在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进行。如患者仍无反应和呼吸,应重复以上步骤,继续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医生赶到或患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