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用这样的诗句来赞美构图精巧雅致的剪纸艺术。在文安县大留镇镇孟庄子村,有这样一位热爱刻纸艺术又具匠心精神的人,他在一刀一刻中,绘制出当地的风土人情。近日,记者采访了孟氏剪纸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孟建华。
耳濡目染 指尖传承
今年48岁的孟建华自幼痴迷剪纸,从小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并继承了剪纸技艺,从入门的简单窗花到复杂的人像,至今已经有40余年。“6岁时,我开始和祖父学剪纸。那时,一到春节,祖父就为别人剪窗花,满炕都是红纸。我就拿起剪子开始学。后来剪纸就成了我的业余爱好。每年春节,我都会剪很多窗花、福字。现在我又开始琢磨刻纸,把两种技法融合到一起。”孟建华说。
一方红纸,一把剪刀,可以创造出心中的大千世界,这就是剪纸的魅力。喜庆热闹、图案多样的剪纸,承载了孟建华的美好向往。无论是花鸟鱼虫、吉祥图案,还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各种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图案,在孟建华的剪刀下都栩栩如生。
走进孟建华的工作室,环顾四周,各种样式、各类题材的剪纸琳琅满目,或气势如虹,或栩栩如生,让人惊叹不已。活灵活现的《年年有余》、凄美浪漫的《梁祝》……翻开孟建华的剪纸作品,宛如走入意境深邃、精妙绝伦的艺术世界。剪刀在他手中灵活游走,纸随刀动,纸屑纷飞,一个倒福字跃然眼前,动作一气呵成。
匠心坚守 收获快乐
剪纸,北方以剪为主,粗放;南方以刻为主,细腻。孟建华的剪纸兼具南北特点,他一边介绍一边演示,从制图、订、刻、存放到装裱需五道大工序。刻纸的难点不在于刻,而是分层刻。一幅完整的单层刻纸作品,强调“千刻不断”,每一部分都应当连在一起,否则就成了剪贴画。
“一张纸、一把剪刀,就能让人进入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有时孟建华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沉浸在一刀一纸中。经年累月的劳作,他的双手起了很厚的茧子。“用手指的温度去感受纸张的厚度,才能有踏实的感觉。”孟建华说,剪纸的过程开心、精心、养心,在传承这项传统民间艺术时,他收获了快乐。
创新设计 与艺术融合
剪纸讲究的是厚积薄发,一遍遍转动刻刀,一次次手起刀落,除持之以恒的坚持外,孟建华还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超越自我。他的剪纸作品内容大多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寻找灵感,他凭借想象设计画稿,然后进行创作。一天,孟建华突发奇想,花了数月时间,吸取川剧特点,创作出了“变脸”剪纸。8张不同角色的脸谱随着机关的拨弄,不停变化着,清晰分明,活灵活现。
“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一幅作品都是在讲一个故事,传递美好愿望。”孟建华说,传统手艺人断层已很普遍,现在他在创作之余,还教授一些剪纸艺术爱好者,希望能将剪纸手艺传承下去。
近两年,孟建华的作品中饱含家国情怀。疫情期间,他创作了多幅剪纸作品,致敬抗疫英雄,为祖国加油。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他创作了6幅主题剪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