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讯:8月20日,秦皇岛市政府新闻办主持召开秦皇岛市“‘双聚焦’为民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秦皇岛海事局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民生实事落实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秦皇岛海事局围绕群众、船员共同关心、烦心的6个“急难愁盼”事项,通过走访调研、线上征集等方式,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采取针对性举措逐一落实,特别是在政务便民服务、船舶大气污染治理、通航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积极推进“一门、一网、一次”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在河北辖区率先推出政务服务“容缺受理”“网上预审”“并联办理”“邮寄服务”等组合式便民举措,政务业务办结时限平均压缩30%以上,船舶名称核定、船舶登记簿查询等业务探索实现了即时办结、立等可取;完善政务服务质量跟踪评估体系,构建政民互动、共治共享的政务服务新格局。
推出“保姆式”政务指导服务。随着“一网通办”平台的推广和应用,目前秦皇岛海事局90%以上的业务已实现“零跑腿”“无纸化办理”。
完善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秦皇岛海事局协同有关单位修订完成了《秦皇岛市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暂行办法》已于今年2月7日发布实施,为我市继续巩固和保持得之不易的船舶污染防治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常态化机制。常态化保持打击相关违法违章行为的高压态势,结合秦皇岛港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特点,构建起了完整的“闭环检查机制”,引进3套船舶燃油质量快检设备,高标准设定船用燃油抽样检查任务。我市船舶违规使用燃油违章查处率,由最初的7.9%逐年降低,特别是今年以来,已抽检船舶747艘次,未发现使用不合规燃油的违法行为。
构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体系。结合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细化制定了《秦皇岛海事局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实施方案》《秦皇岛海事局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对内规范工作流程,对外明确管控要求和具体措施。2021年以来,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启动应急响应4次,进一步降低了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
强化涉水工程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严把涉水工程准入关,严格落实船舶试航、船员适任等安全生产要求;引导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企业管理理念由“‘要我安全’的他律”向“‘我要安全’的自律”转变;通过微信图文、口袋书、线上答题等形式,强化水上安全知识宣教,提升识别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引导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切实维护自身健康权益。
打造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新格局。着力打造“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示范点,把卫星遥感监控系统、海洋环境业务化预报平台等引入船舶污染防治体系,构筑更加完善的船舶污染应急处置力量格局;持续推进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在海上巡航、导助航设施维护保养等领域,与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秦皇岛航标处开展深度合作,2021年累计开展联合专项巡查活动6次,共同完成了秦皇岛港周边水域的10余座导助航设施的优化调整工作;持续巩固水上无线电秩序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携手无线电管理局等5家协议部门,共同构建“发现——核实——查处”一体化监管新模式。
服务涉海旅游新兴业态健康发展。在全国率先开展涉海旅游新兴业态安全监管等相关领域问题研究,形成的先进经验在河北辖区进行了推广,帮扶大客位旅游客船改进安全管理,更好实现了航线运行的科学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结合“全景秦皇岛”海上航线“航程长、航时久、会遇多”的实际情况,立足航线运营各阶段风险因素,针对性开展海上旅游航线“三全三控”安全监管模式课题研究,以实现海上旅游航线船舶安全、环境清洁、应急保障为目标,从船舶、旅客、环境3方面安全要素入手,在开航前、航行中、系泊后3个阶段全过程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