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变了!宣化这个村真的变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伴随着我们党100年的前进步伐,宣化区委、区政府在应对挑战中开拓奋进,在攻坚克难中创新突破,用智慧和汗水,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特别是行政区划调整以来,面对大事、要事、急事、难事交织叠加的区情实际,全区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负重奋进、砥砺前行,克服种种困难、顶住重重压力,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为了梳理盘点宣化区“十三五”期间及“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产业突破、城市突围、环境突变、农业突起和改革突进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即日起,本平台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蝶变宣化】专栏,采取通讯、人物访谈、数字图表看变化、群众谈感受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连续的成就宣传,切实增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责任感、自豪感、成就感,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区、文化名城、美丽宣化的热情。
西坪村:领头“红”雁
唤出村民精气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3年前,贾宏亮任王家湾乡西坪村党支部书记。刚到时,他是村民眼中的外姓人,能不能干好还两说。刚来时,贾宏亮了解到这个革命老村没有集体收入,是脱贫攻坚的“重点”。 党建基础差,历史遗留问题多,这个来自山西雁门关的汉子揣着初心使命,从一点一滴干起,从难啃的“骨头”入手,慢慢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成了西坪村的“领头雁”。
初心磨坊
——“揉”进为民使命 “揣”出百姓所需
8月11日临近中午,王家湾乡西坪村的初心磨坊轰轰作响,村民裴文明正在为村民们磨面——鼓风、出面、称重,一气呵成。 “我们就爱磨点面,吃个糕。可村里二十来年不能磨面了,想吃还得推着三轮车去二里地外的王家湾村去磨,这上坡下坡的,岁数大了不好闹(推),多亏有了贾书记,解决了大问题。”机器的磨面声渐息,可村民们的夸赞还没停。
“来来来,看看我们的故事墙,以前磨房前面是养猪户倒出的猪粪猪尿,磨坊也因为私人管理不善关闭多年。”记者一边听着贾宏亮的介绍,一边看着墙上49张记录村里变化的照片,“2019年,村里接管了磨坊。磨房前的环境也在去年清理好了。今年4月,初心磨坊正式开门了,村民选出代表负责磨坊日常事宜,粮食根据粗细和品种明码标价,用于电费、人工费和机器维护费等成本。”
全心全意为民,实心实意惠民。西坪村新一届班子就是从这口糕面入手,“揉”进初心使命 ,“揣”出百姓所需,以党建为抓手,逐步整治村容村貌,还原自然和谐的美丽新农村;逐步培养优秀的农村干部,加大建设精神文明新农村;逐步创新党建引领机制,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使农民整体素质提高,使农村生活更加和谐。
爱心超市+孝心浴室
—— 搭起干群“连心桥” 激发爱心循环
2020年6月12日,王家湾乡西坪村举行爱心超市、孝心浴室揭牌启动及捐赠仪式。献爱心就能积分,还能用积分换商品;洗澡不花钱,如果能帮到村里的老人,又是一项爱心积分。这样的爱心循环,为王家湾乡西坪村人搭起了扶贫扶志的“连心桥”,也拉近了干群间的关系。 爱心超市里,是机关单位、社会各界捐赠的各类物资,不同物品分类摆放,划分为1分区、5分区、10分区、20分区和50分区,以村家庭户制定的《爱心积分手册》整齐摆放。截止目前,村里已集中兑换3次,发放积分卡共120张,总计630份,兑换各类生活用品共计56件。
20平方米的“西坪村孝心浴室”由村党支部多方筹集建,地暖、太阳能、热水器、6个喷头、多个浴室凳、防滑垫等配套设施。洗澡本是件小事,却解决了西坪村人不能在家洗澡的这件“大事”。 贾宏亮介绍:“村里秉承‘爱心扶贫、用行济困、全民文明’的宗旨,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正向鼓励机制,采取村民自筹、超市运作、积分兑换的模式,通过机关单位、社会各界捐赠的各类物资,由‘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结合‘村规民约’,为在村家庭户制定一份《爱心积分手册》,通过‘爱心积分卡’在村‘爱心超市’兑换领取所需的同等价值的积分货品。”
村情工作
—— 修出民心渠 铺建致富路
采访路上,村里人见到记者,第一句话都是“咱村儿的灌溉渠可真好!”细问下来才知道,为了改善全村的灌溉条件,2020年,西坪村两委在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下,用时4个月跑办扶贫、水务等部门,为西坪村争取到投资120万的“民心灌渠”项目,用于干渠衬砌。2.8公里的水渠,可有效灌溉面积855亩,达到有效灌溉面积的50%,预计每年可增加粮食8.55万千克,增收12.83万元。
据了解,2018年以来,村里狠抓双基工程,组建了秧歌队和广场舞队,村民的文化素质逐渐提高,笑容满满。
“以前,我一家三口吃低保,现在,我们不光脱了贫,从小落下残疾的二儿子也在下八里残疾人双创基地找上了工作。年轻人,咋能老窝在村里,我可感谢书记他们把孩子带出大山。”采访过程中,患有骨质增生的70岁老人胡登义架着双拐一路跟着记者,总想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话语里,全是感慨和感动。
快到晌午,贾宏亮和村干部又赶到今年高考生胡明阳的家里,了解孩子的上学情况。“孩子争气,考上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德语。他爸胡启武当年也是能干人,就因为生病把家拖累了。现在有了集体分红,还给他父亲安排了巡河员的工作,脱贫了。”
坐在炕头上,两个人看着朱红色的录取通知书,商量着孩子学费的事儿。目前,村里已经向团区委申请了“春雨”项目,爱心超市也会给家里做积分奖励,贾宏亮说:“紧几年,以后都会好的。村里还会想办法,这么好的苗子不能耽误。”
从胡明阳家出来,一行人又到村口看疫情防控。眼望着玉米田青纱帐,贾宏亮谈到未来:“村里人的精气神足了,好乡风有了,致富路也得铺起来。村里申请到了50万元的农家乐项目,未来我们想借助乡村振兴的契机,巩固脱贫成果,深挖红色资源,全力打造京西民宿第一村,改变村民一穷二白的现状,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村庄变美了
日子好过了
西坪村全村人的
幸福指数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