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讯:18日上午,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双聚焦’为民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为便于全社会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民生实事、助残服务工程的相关情况,秦皇岛市残联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近年来,秦皇岛市残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突出抓好“干部队伍、品牌宣传、普惠机制、资金保障、廉政建设”五条主线,深入实施“一个协调推动、六个全覆盖”等各项助残工程。
秦皇岛市残联多次被评为“全省残疾人综合工作优秀市”,2017年综合工作评比位列全省第一。近日,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蒋玉洪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海港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程凯对我市残疾人工作高度赞誉,给予充分肯定;几任省残联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我市残疾人工作给予高度肯定指示批示;2020年,昌黎县解决残疾人居家就业经验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破解因残致贫的中国方案》典型案例。
截止目前,我市为4674人适配辅助器具,为7014人开展基本康复服务,为1620人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为738人提供就业服务,为1521人提供托养服务,为8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240户残疾人实施康复体育进家庭服务。除大学生助学项目外,全部超额完成省、市年度任务,大学生助学正在采集信息,八月底完成资助。
(一)残疾人康复服务。全市投入资金330.1万元,为6816名成年残疾人提供每人每年500元的康复医疗或康复训练。选择康复医疗治疗服务的,药物补贴不低于500元/人,选择康复训练的,服务次数每年不少于5次;投入资金237.6万元,为198名申请康复救助且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康复医疗或训练:0-8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每人每年为其补贴12000元的康复训练费。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手术、肢残矫治手术为1-17周岁(未满18周岁)的听力或肢体残疾儿童,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手术,免费为其提供一套人工耳蜗,术后补贴手术费12000元,并补贴术后一学年14000元的康复训练费。肢残矫治手术补贴手术费用10000元,术后康复训练6000元,矫形器装配补贴1200元。
(二)残疾人基本辅具适配。投入资金240.7万元,为动态更新中有辅具需求且经专业人员评估符合条件的4674名残疾人补贴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制定出台《秦皇岛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改革试点方案》,对于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残疾人、特困供养残疾人和0-8岁残疾儿童,实行免费适配,全额补贴;非困难残疾人,实行补贴适配。选配辅具金额500元以内的(含500元),给予100%补贴;超过500元部分,给予70%补贴,个人负担30%。每人补贴最高限额2000元。
(三)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十三五”以来,市残联为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康复体育器材、康复体育方法、康复体育服务的“三进”家庭服务项目。按照每户500元标准,今年我市共为240户残疾人提供了该项目服务,目前器材已发放到位并开展入户服务指导使用。项目实施以来,我市累计为1710户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居家康复体育服务。
(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根据残疾人房屋结构以及残疾人实际需求,实行“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肢体残疾人改造项目主要内容是房屋出入口改造、卫生间改造、厨房改造、路面硬化等,其它类别残疾人以配发无障碍用品为主。包括:语音电磁炉、盲杖、语音手表、震动烧水壶、破壁机等。2021年全市投入资金255万元,改造800户,其中肢体残疾人300户,其他残疾人500户。截止目前,市残联共为全市6000余户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实现全市建档立卡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
(五)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我市采取因人因需施教的原则,举办残疾人盲人按摩班、面点班、剪纸班以及农村实用技术种养殖业培训等多种多样的培训班,培训残疾人1620人。我市已打造出一整套初级培训、中级提升、高级研讨的盲人按摩培训模式,通过包实习实训、包职称评定、包开店选址、包开业补贴、包证照办理的按摩就业保障模式,举办培训班累计32期,培训盲人按摩师500多人,扶持50多名盲人开店,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六)残疾人托养。一是机构托养。在各级、各类寄宿制集中托养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中,为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方面的社会服务。二是居家托养。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和结对关爱相结合的方式,为居家残疾人提供家政服务(清洁居家卫生、生活用品购买或饮食生活服务等)、康复服务(简单康复、疾病护理、工疗康复等)、紧急援助等。年初制定并下发了《2021年秦皇岛市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的实施方案》,投入资金225.3万元,托养残疾人1521人。
(七)残疾人就业创业。一是优势视角“互联网+”促就业。与深圳残友集团联合开展了云客服就业模式,先后开班7期,培训残疾人学员243人,实现了190名残疾人稳定居家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8000元。残疾人王芳2020年收入9万多元,年底办理退税就达到3400元。2020年,与石家庄牛背集团组织残疾人抖音网络直播带货培训3期,培训残疾人80多人,组建了直播公会,学员们有了1000-5000元不等的月收入。二是扶贫基地典型带动促就业。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打造了扶贫就业基地25家,共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从业900多人。三是培育发展辅助机构促就业。出台《秦皇岛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扶持办法》,依托成功热心企业家,推动社会机构和有能力残疾人领办项目,先后投入40多万元扶持9家辅助性就业机构,带动三类困难人群就业200多人。四是多措并举分散按比例促就业。联合多部门完善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的实施意见》,深入企业做宣传、找岗位,及时组织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做好残疾人与岗位的有效及时对接。组织较大招聘会4次,提供岗位600多个,达成意向200多人。
(八)残疾人助学工作。我市在省残联资助标准的基础上,对困难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考入全日制高中起点专科一次性资助3000元,本科及研究生一次性资助5000元。对参加函授或自学考试,取得大专毕业证书的困难残疾学生一次性资助3000元,取得本科以上毕业证的一次性资助5000元。困难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子女除享受建档立卡政策的家庭、特困供养、低保、低收入家庭以外,扩大资助范围,增加学校依据秦教规财〔2020〕13号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截至2020年底,我市累计投入资金1489.98万元,3380名残疾及残疾家庭子女大学生得到了及时帮助。2013年始,打造亮点创新品牌——“秦皇岛市残疾大学生研学夏令营”,连续举办6届,选拔26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研学实践夏令营。来自俄罗斯、美国等6个国家的留学生志愿者和中国残联、团中央领导参与活动,百余家媒体网站传播,有力彰显了我市“全国最具爱心城市”形象。
下一步,秦皇岛市残联将着力打造干事创业干部队伍,不断加强残联干部、残疾人专职委员、残疾人专门协会、志愿服务联盟四支队伍建设;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氛围,实现全社会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完善普惠加特惠助残政策,聚焦协调推动政策落实,深入实施贫困残疾人服务工程,实现残疾人证办理、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提供残疾人事业资金保障,通过多渠道筹资残疾人事业资金,保障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