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精心组织党史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这为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
青年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自带网络基因,其认识特点、思维模式、话语方式都打上了明显的网络烙印。圈层文化、短视频、网络语言、短阅读的流行,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智能终端的普及,线上教学、手机课堂的使用,标志着网络已经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握青年学生的特点,主动接受、利用互联网,了解青年学生所思所想,所问所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成为青年人的贴心人、引路人,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网络传播具有海量性和共享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宽了党史宣传的渠道;网络宣传手段多样,集文字、视频、漫画、直播于一体,丰富了党史宣传的内容;网络空间具有共享性、互动性,能够发挥青年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了党史学习的热度。我们要主动进入这个空间,把自己打造为听党话、跟党走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学网、懂网、用网,敢于、善于亮剑发声,批驳错误言论、传播党的知识、弘扬红色精神,引导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不是抛弃传统线下党史学习的模式,而是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与新媒体的快捷性、生动性、共享性优化组合,把报纸、报刊数字化的同时大力建设主流网站、公众号、视频号等智能终端,既发挥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优势,又发挥新媒体快捷、海量、共享的特点,线上线下联动,提升党史宣传的影响力。“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精准分析受众的特点、需求,靶向宣传,增强党史宣传的针对性,用互联网优化传统媒体、发展融媒体,打好组合拳,构建同心圆。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我们要团结广大青年朋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用好互联网,推动党史教育深入进行,见到实效。(供稿人:刘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