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有两位来自唐山的志愿者老乡在同一天捐献造血干细胞。这对刘氏“兄弟”,为两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因为同一个“大爱梦想”走到了一起,他们积极乐观,乐于助人,共同完成了两份爱的接力。
河北535例:排除万难 六年后捐献“生命种子”
来自唐山的小刘是一名矿石码头的技术工人,早在2015年,他在读大学时就献血并留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时加入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就觉得这是一件很正能量的事情,能帮别人一把就帮一把。”小刘回忆说。
转眼六年时间过去了,在下夜班回家的路上,小刘意外接到了初配成功的电话通知,“我当时觉得真的很不可思议,这么多年过去了,从来没想过能配型成功这件事情。”
同时,小刘第一时间和家人分享了这个消息,“家里人得知我配型成功这个消息以后,妈妈非常支持我来捐献。但是我的父亲有一些顾虑,我想等我成功完成捐献回到家中,用我自己的经历跟他证明,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损害身体健康,他一定会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
小刘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1757例、河北省第535例捐献者。
河北536例:无偿献血 时隔一年配型成功完成捐献
同一天捐献的,还有一位唐山的老乡刘先生,他是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早在2015年,他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参与无偿献血,并在2020年6月献血时,留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6月,刘先生去拜访客户的路上,接到了初配成功的电话,“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我真的特别兴奋。”刘先生说道。
“换做是身边任何一个人,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情况下,都能跟我一样做出这个正确的选择,况且身边的家人、朋友都给予我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坚定了我的信心。”刘先生坦言,将心比心,一次捐献能救活一个鲜活的生命,这也是帮助一个家庭早日脱离苦难,他享受这份属于他的快乐。
至此,刘先生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1756例、河北省第536例捐献者。
号召:加入中华骨髓库 为更多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小刘完成造血干细胞悬液的采集,为一名学生送去了生命的希望。他说:“能帮助他是一种幸运,能够配型成功也是一种缘分,希望患者早日康复,康复以后好好学习。”
同一天捐献的刘先生说:“真的很幸运在茫茫人海中能与他配型成功,希望我小小的付出可以减轻他的病痛,给他之后的生活带来光明。”
捐献期间,两位志愿者了解到很多血液病患者因为没能找到配型相合的志愿者,无法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而失去生命,这让他们感觉十分可惜。在采集结束后,他们共同呼吁大家加入中华骨髓库,给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据介绍,自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2003年成立以来,截至目前已有15.5万名志愿者加入。成功捐献的志愿者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他们纷纷向血液病患者伸出援手,为他们点燃生命的火把,也为无数家庭送去了温暖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