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来充满阳关,可是对她来说似乎很不公平。大女儿智力残疾,丈夫手术后不能自理,但是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勇敢面对,担当起家庭的“顶梁柱”。
她叫刘春青,原是三河市医院制剂室的一名职工,丈夫是一名中学教师,婚后家庭和睦。女儿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但不久后发现,女儿与一般的孩子不一样。大女儿是2001年6月出生的,孩子出生后就发现有些异常。过满月后,就赶紧到北京儿童医院检查,结果是大女儿21三体综合征,智力存在残疾。这样的结果,给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也有人劝说,丢了吧。但女儿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她是一个生命,哪个母亲忍心丢弃!对于这样的结果,她也曾后悔产前没有进行全面的筛查。已经这样了,只要女儿在身边就好,不管多么艰难,啥都能扛过去的。多年来。刘春青用无私的母爱,托起了大女儿的明天。
大女儿和父亲
由于女儿智力有残疾,孩子的各方面体能和素质都大大落后于正常孩子,一周岁时还不会走路。刘春青每天就对女儿进行强化训练,用学步车,先练站立,再练走。女儿从一步、两步……到上百次、上千次、几万次。功夫不负苦心人,艰苦的付出终于有了结果,女儿在两周岁八个月时能独立行走了。虽然女儿会走了,但说话更是难题。在言语方面,刘春青每天给女儿听儿歌、听音乐、听故事,对女儿进行言语方面的多种训练。辛勤耕耘就有收获,女儿从三周岁会说一个字开始,两个字、三个字……慢慢地能够张口说话了。女儿每有一点点的进步,刘春青就对女儿进行表扬和鼓励。
孩子的成长虽然艰难,但毕竟有了进步。可在孩子5岁时,女儿又得了新的病症。女儿的肚子变大,而且总是呕吐,还吃不进东西。去北京儿童医院检查,原来是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里有一个隔膜,食物不能顺利下行,需要手术治疗。刘春青为了女儿跑前跑后,女儿住进了北京儿童医院外三科,经过手术,很快治愈出院。母亲的精心呵护,女儿一天天长大,各方面的体能和素质虽然不能和别的孩子可比,但自理能力都有所提高和进步。女儿每有一点的进步,刘春青都非常高兴。女儿经过多年来的努力锻炼,能够认识好些字,也会写好些字,能够做一些家务,刘春青使女儿有了生活的自理能力。
生活一点点的向着美好的方向前进。可是,生活好像总在捉弄人一样,“屋漏偏逢连阴雨”。2018年的时候,刘春青的丈夫身体又出现了一些异样。丈夫走路时发现,左腿有点发软,上公交车时左腿无力。经过多次检查,终于查出原来是胸椎脊髓内长了一个瘤,而且比较大,压迫着神经,需要做手术将瘤子切除,如不切除后果不堪设想。由于瘤子比较大,手术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经过多方诊断,决定手术,丈夫住进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很快,医院安排专家进行了手术,对瘤子进行了切除。但是由于瘤子长在脊髓,手术必定伤及行动神经。因此,术后左腿就不能动了,右腿能动一点,医生告诉刘春青要进行术后康复治疗和锻炼,才能逐渐恢复行走功能。
丈夫正在看书
大女儿帮父亲推轮椅
按照医生的叮嘱,术后不久刘春青把丈夫又转到了北京博爱医院,开展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在博爱医院康复治疗,每天需要输液,还要做各种康复训练。这段时间里,刘春青一直在医院陪护丈夫,家里的一切只能交给自己的大姐照管。在医院,她学习如何护理病人,如何进行康复训练。丈夫的手术使脊髓神经受到了极大损伤,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特别是小便,排尿排不净,必须得导尿,不然就会引起尿路感染。为此,刘春青就跟护士学习如何导尿。在博爱医院,一住就是九个月,巨额的医疗费用不说,这其中的辛劳也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面对丈夫术后这样,刘春青也曾以泪洗面,命咋如此残酷。在疲惫不堪时,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负担这么重,不康复了吧。但生活的希望总在鼓励她,坚持吧,一切都能挺过去。刘春青擦干泪、咬紧牙,她勇敢地直面人生,她坚强的挺了过来。历经九个月,丈夫虽然还是不能走、行动不便,但是一些功能得到了恢复,丈夫出院回到了家。
推着丈夫散步
为丈夫按摩
大女儿需要照顾,丈夫更需要照顾,这些给刘春青带来了太多的压力。丈夫出院回到家后,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而且天天还得为丈夫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刘春青总是乐观地对待这一切,她说现实已经这样,愁眉苦脸又有什么用,困难再大又有啥了不起的,她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刘春青对家庭的不离不弃、守护相助,使一家人相濡以沫、阳光温暖。经过刘春青艰辛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大女儿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丈夫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有所好转,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好转起来。
刘春青,以她的善良和勤劳真正撑起了家庭的一片蓝天。
(通讯员 王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