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武警廊坊支队:挺进“强军目标”的标兵支队)
实战化练兵。
廊坊武警支队,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三类团级支队,如何一跃成为2016年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标兵支队”、先进旅团级党委、全军精准抓建的试点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2018年1月1日,守护着京畿重地“南大门”的廊坊武警支队在部队编制体制改革期间升格为旅级支队,面对“体量翻倍、任务拓展、瓶颈凸显、风险叠加”四个新挑战,创新发展如何更上一层楼,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时光如梭,三年奋战,廊坊武警支队依旧保持高歌猛进态势。支队在保持连续10年被武警河北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支队基础上,2020年被武警部队表彰为首届“抓建基层先进支队”,成长为武警部队的一支钢铁“劲旅”。
“龙头工程”往好抓
“龙头怎样摆,龙尾就怎么甩。” 2018年1月,武警廊坊支队由团级升旅级后,各大队、中队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大队党委、支部班子成员增加调整了三分之二。
部队结构和人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上任不久的支队长刘辉和时任政委的吴世雄决定还是组织班子成员先到部队蹲点调研,掌握真实情况后,再按纲抓建。
2月的一天,政委吴世雄先去了刚从保定支队调整过来的三大队。干部们刚来到新的支队,还沉浸在喜悦之中,没想到支队领导这么快就来到了基层。
吴世雄现场提问教导员职责,教导员闫秀生对答如流,可其他中队长和指导员却支支吾吾,这让吴世雄皱起了眉头。
另一边,支队长刘辉来到机动大队调研。他先绕大队转了一圈,发现了库室建设不合理、物品摆放不规范、登统计杂乱缺项等问题。支队党委“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按纲建队分析会上,吴世雄和刘辉提出,先抓住按纲建队的主要矛盾,先从“龙头工程”规范和标准抓起,把“一线指挥部、一线指挥所、一线战斗堡垒”建好建坚强,再从干部素质能力抓起,重点学好《纲要》《条令条例》等法规性文件,培养“明白人”和“实干家”。
在抓好“322”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武警廊坊支队深入抓好“三个一线”。在建设“一线指挥部”上,支队党委扩大会议上确定了“举旗帜铸军魂、强班子重团结、谋中心打得赢、抓经常打基础、转作风有底蕴、争一流当标杆”的指导思想,在把握方向、把握大事、严抓党建、提高能力、严格标准上下力气,号召全支队官兵以“开局就是冲刺,启程决定全程,创新就是发展”的奋斗姿态投入按纲建队中去。在建设“一线指挥所”上,支队严格落实武警部队《大队工作基本规范》,以机动大队为规范试点,制订了《大队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以点带面,全面推开,“硬件”“软件”一起上。试点在全支队推广后,机动大队一跃成为先进大队,三大队和五大队也紧跟其后,各大队干劲儿十足。“一线战斗堡垒”的建设,坚持了“三个一”:“一类一策”,坚持先进治满、中间治平、后进治短;“一队一案”,抓建重点突出个性化差异性,使每个中队都有清晰的建设思路和实际举措;“一情一法”,对影响和制约基层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集中攻关,逐个研究解决办法。同时,持续不断在提高党支部“三个能力”和“四支队伍”上用真功,借助军事培训、“指导员和司务长之家”进行全方面塑造。
近三年来,武警廊坊支队抓住“龙头工程”不放松,走在前列的势头越来越盛。支队先后涌现出第23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王二飞,武警部队优秀旅团指挥员刘辉,“燕赵武警十佳卫士”周峰、臧宇,武警部队百名优秀参谋王一铭、张家豪、秦琦等10余名先进典型。12个中队党支部连续多年保持先进,在2020年底的民主评议中,96%以上的基层党支部书记测评为优秀,60%的干部立功受奖,廊坊中队党支部被武警部队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体官兵在践行强军目标中坚定信念、主动作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队员接过奖杯。
“三精成果”往细抓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精心统筹、精确指导、精细落实”按纲抓建经验曾在2017年被全军转发,武警廊坊支队也被定为精准抓建试点单位。这一成果如何继承创新好?支队党委想了不少办法,让“三精成果”继续发扬光大,为按纲抓建提速增效。
强军兴军不只是大刀阔斧,还有细枝末节的精雕细刻。2019年3月,武警廊坊支队执行“两会”安保任务期间,时任政委吴世雄转到环京卡点,了解到流动书箱使用效果很好,既有时政类又有文化类书籍,用起来十分方便。他想:“何不在中队每个班学习室墙上建一个小书柜,放些习近平总书记强国强军著作和军队文学书籍?”想到做到,学习室书柜建成后,全支队官兵每天学习习总书记强军兴军一句话、每月读一本好书,学习气氛十分浓厚。支队长刘辉还在各中队安置了班排信息化终端显示器,“国际国内新闻动态”“军队知识应知应会”“日周月安排表”等内容应有尽有,官兵不出班排,便可知天下事。
2020年初,武警廊坊支队第一季度按纲建队考核组发现,以往的考核没有形成精准高效的评价体系,有的中队在比武竞赛、勤训轮换、新闻宣传等方面取得成绩荣誉的单位和个人,没有加分标准;平时被上级检查发现问题的,也没有相应扣分机制。没有定量分析精准评价,无法对一个单位建设水平形成客观公正全面的综合评估。
支队党委发现这些问题后,迅速集中参政保的力量,研究制定了《按纲建队考核量化评分实施细则》,细化考核计分标准,明确加分项和减分项,既看考核表现,也看日常工作,综合量化为更加科学精准的评价体系。
2020年11月,第四季度考核中,特战中队因参加特战巅峰比武取得前三名成绩获得加分,基层中队建设综合排名由第二名上升到第一名,赶超了连续19年的“老先进”廊坊中队;警勤中队因在后勤专业兵比武中取得第一名获得加分,跻身中间行列;而有的中队因执勤隐患受处分,从先进掉了下来……《按纲建队考核量化评分实施细则》的实施,改变了以往“一次考核定胜负”的局面,浓厚了支队“比学赶超”的氛围。
警戒设卡勤务。
“我是强军一分子。”一中队班长拿起自己的水杯,不自觉地念出贴在上面的强军口号。武警廊坊支队为每个中队的每名官兵统一设计了迷彩便衣袋、储物袋、储物箱,台阶、床头、水杯上都张贴有强军标语,中厅放置擦鞋机,饭堂安装洗涤灵自取器……每一个小地方、每一件小物品,都体现了支队抓建基层、服务官兵的细致用心。
武警廊坊支队把强军目标的“高大上”化解到部队工作的“精细实”中,总结了一批大家“看了就懂、照着能做、做了管用”的实在办法,在一招一式的严格落实中,有效规范了部队各项建设。正如现任政委刘国辉所说:“来到廊坊支队让人大开眼界,每一件小事都关系到强军目标在基层的落地生根。”
“大事要事”往实抓
武警廊坊支队党委“一班人”善于抓大事谋要事办实事,特别是在深入贯彻“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战略思想上走在了前列支队强力落实武警部队全面加速推进“智慧磐石”建设的指示要求,这一抓就是三年,而且硕果累累。
2018年,支队长刘辉主动对接市、县党委政府,争取最大支持,协调市“两办”下发加快推进“智慧磐石”工程的通知,将其纳入廊坊平安建设总体工程。制定路线图、列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扑下身子真抓实干……
“智慧磐石”工程最大的亮点是给实战安上“千里眼”和“顺风耳”。“根据监控显示,监管羁押对象自监门化妆混出后,逃至看守所北侧3.5公里处进入独立房隐匿,应急小组迅速前往处置,应急班做好增援准备!”正在组织情况处置训练的文安中队中队长郭雅楠向部队下达命令。“中队长如何判定是在3.5公里外?”应急小组长小张嘀咕道。另外两名战士也满腹狐疑:“这么远的距离,人眼都看不清楚,何况是监控?”到达独立房后,应急小组果然发现了藏匿于房中的“逃犯”,在先期封控后,郭雅楠成功带领应急班将其“抓获”。
“不愧是‘千里眼’!”战士小张由衷感叹。“同志们,能够迅速处理这起情况,得益于安装在监区制高点的广域云台监视器,它能够有效捕捉5公里范围内正在运动的人和物,并在值班室大屏幕高清显示,为指挥前期判断情况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收操讲评时郭雅楠向战士们介绍道。
参谋长朱松浩说:“现在我们的战场环境模块投入使用后,在4G布控球、单兵终端、车载终端和无人机等工具的辅助下,任何气候条件下的任何人员活动都逃不出‘千里眼’。” 三年来,武警廊坊支队圆满完成了“两会”“一带一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和唐山滦南抗洪抢险、反恐处突等10余起急难险重任务。2020年,支队连续17年正规化执勤等级评为优秀,连续25年执勤安全无事故。
数字化作战小队。
“智慧磐石”工程只是武警廊坊支队抓好大事谋要事的一个侧面。支队党委在办实事上更是下足了气力。支队设立暖心工程办公室,成立推荐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等10个服务小组,制定服务职责和流程图,解除官兵“后院、后路、后代”之忧。三年来,支队党委累计为基层办好51件实事,提拔任用干部155人次、选晋士官408人、吸收战士入党238人,大项经费开支431项,没有发生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争取军地经费3100余万元完成13个单位营房改建;23名转业干部被安置到理想岗位,15名随军家属就业,26名干部子女被安排入托入学,7名官兵家庭涉法问题得到解决;7个单位车库建设,90套地方政府公寓住房入住,96名家属建立健康档案;强力推动原黄金部队转隶人员移交48人,完成率达98%;发放特困救助慰问金11万元,所有中队官兵全部建立爱心存折,赢得官兵一致好评。2020年底的民主测评中,武警廊坊支队官兵对党委班子满意率达到100%。(高海滨)
来源:廊坊都市报
编辑:白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