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瓦灰墙的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通村入户路、色彩斑斓的文化墙、景色宜人的“小游园”……走进找王镇杨卷毛村,一幅生态优美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
2021年以来,找王镇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因村施策、多措并举,以杨卷毛村为样板,打造美丽乡村的“升级版”,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改善人居环境 ,全面打造“景色美”
村庄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找王镇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2021年来,按照市委、县委“拆促畅增优”活动要求,找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等重点工作任务,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努力建设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2021年3月份以来,找王镇党委政府用心、用情、用力将杨卷毛村重点打造。通过硬化、美化、亮化、绿化,规划建设了村西海棠大道、村东林荫大道和村内山楂大道三条主干道,设计建成了村西“小游园”,实现了“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美化格局。通过整体打造,杨卷毛村“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整个村子‘脏乱差’的面貌彻底改变。
窗明几净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焕然一新的路灯贝联珠贯,村文化活动广场设施齐全,“小游园”景色怡人。从“脏乱差”到“净洁佳”,杨卷毛的颜值嬗变折射的是全镇上下齐心协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际行动。


突出文化元素,提升品位“内涵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美丽乡村不仅要美在村容村貌,更要美在人文内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找王镇在杨卷毛村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具体分为“党史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革命烈士纪念碑”三大板块,展现了党的一百年光辉历程、精神谱系和全镇烈士的光荣事迹。将红色革命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真正起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林荫大道上,一大到十九大的百年历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守初心、担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同时也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充分发挥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海棠大道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唤醒党员意识,牢记党员身份,引领党员干部群众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真正做到“补钙”“铸魂”,不忘初心,面向未来“撸起袖子加油干”!
海棠大道西侧,全镇61位革命烈士的纪念碑,集中展现了抗战时期找王镇为国为民战斗牺牲的英雄事迹,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行为上树立标杆,从心灵上得到洗涤,做到饮水思源,铭记人民的英雄,点亮心中的灯塔。



创新基层治理,营造村庄“和谐美”
找王镇将乡村治理与文明建设齐抓共管,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共培育,不断提振农民群众的精气神,为美丽乡村注入美丽灵魂。
塑造文明树新风,秉持“村美人更美”的理念,杨卷毛村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转变干部作风,改进村规民约,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工作,在移风易俗、治理滥办酒席、道德模范评选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开展“好儿女、好婆媳”“文明户”评选活动,挖掘了一批崇善向德、乐善为民的“找王好人”,以精神塑造呼唤榜样力量;配套建设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开展秧歌、广场舞、文化送戏下乡等文娱活动,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广大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农村文化大餐;组织开展扫黑除恶、平安建设、法制宣传、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等教育活动,百姓群众安居乐业。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美”
村庄靓了,生活美了,找王镇党委政府又将目光落到如何让村民富起来,着眼于美丽乡村的长远发展,立足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建设生态宜居又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在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杨卷毛村因地制宜发展坑塘经济、油葵种植等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收入,想方设法促进农民增收。接下来,杨卷毛村将以试点为依托,以流转土地为抓手,不断发展壮大坑塘养殖、油葵种植面积和规模,逐步形成“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发展态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年以来,找王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以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杨卷毛美丽乡村建设为示范,以镇区6个村精品片区为样板,扎实推进全镇人居环境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样板示范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吴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