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天气预报是越来越准了” 饶阳县饶阳镇故城村村党支部书记马红凯由衷感慨道“今年的葡萄长势不错,气象部门及时给我们提供预报预警,抵御气象灾害,群众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饶阳县是“中国设施葡萄之乡”,设施葡萄种植规模堪称全国之最,全国葡萄学会会长晁无疾教授曾亲口评价——“饶阳设施葡萄成熟最早、规模最大、效益最高,堪称全国一流”。马红凯所在的故城村也是“成方连片种植、棚室遍地开花”,有260多个葡萄棚,是他们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饶阳的气候、温度、土壤条件非常适宜种植葡萄,2016年亩效益就达到了5万元至8万元,但一场风灾过后也可能颗粒无收。2020年3月18日晚,一场罕见的10级大风侵袭饶阳,瞬时最大风速达26.2米/秒,此时正值春季,棚室内温差大,一旦风把棚膜刮坏了,葡萄苗很可能被冻死。县气象局提前预报到此次气象灾害后,先后两次发布大风蓝色和黄色预警信号,通过短信、工作群服务全县各个村镇。带班领导及时启动叫应机制,第一时间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天气情况和气象服务工作,为政府组织全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依据。
“我们村现有棚室530多个,在这次灾害中,仅有12个棚室受损。这得益于我们在前期预警、中期抗灾、后期补救方面的积极应对。”合束村党支部书记郝兵阔介绍说。18日下午,在收到气象台发布的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后,合束村党支部便立即组织人员,通过大喇叭广播、群宣传等方式,第一时间提醒村民采取防护措施,保证每个棚室都有人盯守,每个大棚都压土加固。因为应对措施及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这正是得益于气象局精准及时的预报预警。
不光在重大气象灾害来临时开展服务,饶阳县气象局已经把气象服务融入设施葡萄的各个生育期。进入饶阳气象局院内,可以看到成片分区的葡萄种植试验区,温室、冷棚、露天,平行开展对比观测研究,不断精进气象服务水平。2021年以来,饶阳县气象局面向广大农户发布农业气象旬、月报26期,农业气象服务专题7期,在农业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期,根据气象条件及时推送最新的农技指导。
2020年,衡水设立省级农业气象试验站,饶阳是两大农业气象观测试验基地之一,这为饶阳开展更为精准的农业气象服务提供了可能。2020年底,衡水市气象局围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地下水压采综合治理,提出开展基于高标准农田的冬小麦精准灌溉量预报,并在饶阳建立高标准农田小麦种植试验区。
冬小麦精准灌溉量预报,是在冬小麦的拔节期、灌浆期、越冬期,结合生产实际、当前土壤墒情和未来10天降水量预测等,按照滴灌、喷灌、大水漫灌等三种不同灌溉形式,开展灌溉量精准预报,指导农民用最少的灌溉量,收到最好的效果。目前,市气象局已于3月小麦拔节期、5月灌浆期成功作出2次预报产品,实验检测效果良好,成熟产品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试验成功后,将有效解决目前灌溉制度中存在的浪费水源、对降水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充分保护地下水资源。
当前饶阳气象局承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省气象科研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农业科研项目4项,气象业务、科学研究、为农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市气象局着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完成了衡水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果蔬进京、中化进衡”行动,主动与中化集团现代农业驻衡分公司对接,探索开展链条式气象服务,助力品牌农业建设,在助农惠农、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