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笼
筷子笼,也叫箸笼。较早的筷子笼,大都陶制,为达到既光亮美观、又易洗抹的效果,往往会涂上一层特殊的油料,形状上宽下窄,上口中间有把手横档,一是方便人们提挈,二是使前后两片粘合牢固。笼后背有两个小孔,便于穿绳扎挂;底部戳有数个比筷子头要小的洞眼儿,以滤掉筷子上的水分。筷子笼要放在通风处,不然筷子容易潮湿发霉,滋生细菌。
到了清末民初,筷笼刻意追求小巧精致,表面雕工也变得繁复。现在的筷子笼材质有竹、木、金属、塑料,样式有筒状、篓状、立体式、壁挂式等,造型有直竖、横齿、雕刻等。
“笼插千竿箸,家添五百丁”,中国人都希望多子多孙,筷笼里筷子插得越多,就越能说明人丁兴旺。有一些勤俭持家、心灵手巧的人还会用旧的筷子做筷子笼。用筷子做笼,里面装的还是筷子,是名副其实的筷子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