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定州“6.17”小油村无名男尸案成功告破!)
近日,在省公安厅的大力支持下,定州市公安局“6.17”专案组连续奋战21个昼夜,奔徙2000余公里,辗转三省五地,连环推敲、缜密部署,锁定尸源、擒拿元凶,成功侦破“6.17”小油村无名男尸案,将犯罪嫌疑人刘某(男,定州市人),陈某(女,定州市人)抓获归案。
白骨惨案,无名男尸现荒田
2021年6月中旬,端午刚过,和风拂过定州广袤平原的沃土,粒粒麦穗饱含着丰收的欢欣,定州市开元镇小油村村民正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处处一片繁忙景象。然而,6月17日该村村南坟地突现一具无名、腐烂、白骨化的男尸,打破了村庄的祥和与宁静。经现场勘查分析,该死者系被他人杀害。一时间,尸体身份是谁、因何被杀、何人所为众说纷纭,当地群众人心惶惶,极大地影响了辖区百姓的正常生活。
接报案后,定州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副市长、局长高文华第一时间指示刑警大队及相关单位,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侦破此案。刑侦部门迅速抽调刑警大队、环城刑警中队、开元派出所、技术中队、大案中队、合成作战等精干警力组成“6.17”专案组全力攻坚,命案不破,绝不收兵。
酷伏暑天,全力走访寻尸源
死者尸体高度腐烂,且无任何证明身份的信息,给案件侦办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专案组的首要任务就是锁定尸源:市局迅速印制《协查通报》,专案民警连夜组织开展调查工作,在周边各村及新乐市、曲阳县的相邻村庄发放通报,开展地毯式走访排查;同时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征集近期走失人员、目击者与死者体貌特征相符的人员等相关线索。
此时正值酷暑,街上行人稀少。专案组民警顶着骄阳热浪,警服滴着水、脸颊淌着汗精筛细查,走访50多个村庄5000余名群众,发放一万余张协查通报。因案发时间早、接报警时间晚,尸体白骨化严重、身份信息不明,尸源走访调查收获不大,案件侦破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但办案民警丝毫不敢懈怠,继续扩大侦查范围,向外围村镇摸排调查。
端倪不放,民警锁源千里探
面对困境,专案组及时召开案情分析会,调整侦查思路。经过大量数据对比和线索分析,6月22日,初步确定死者为江苏省淮安市某县沈姓家族人。
获得此线索后,专案组民警连夜奔赴江苏省淮安市开展调查。经过对沈姓家族数百人的调查走访,获得了重要线索,沈某称1993年其子7岁时在北京走失,至今下落不明。经检验比对确定,死者系沈某之子,至此死者身份确定。
据沈某称,其子因走失多年,已被法院宣告死亡,后沈某向民警提供其子7岁时的相关信息及体貌特征。近30年时光交替,岁月更迭,沈某之子走失后现有的身份如何?长什么样子?生活状况、社交环境是怎样的?因何事被何人残忍杀害?其亲生父母和办案民警均无从知晓,办案线索再次中断,这给民警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
坚定信念,拨云见日曙光现
坚定信念埋头干,越是艰难越向前。面对挑战,凭借多年的刑侦经验,专案组民警考虑到走失人员当时年仅7岁,无法独立生存,漂泊多年很可能会由收容站、福利院等部门救助。办案民警讨论后连夜返回定州,一方面到定州市民政局调查是否有沈某之子的相关救助信息,同时向省厅专家组,汇报工作思路及案件进展,请专家组亲临现场分析指导案件侦破工作。
面对救助数据浩如烟海、早年信息迭代遗失等实际困难,办案民警发扬定州刑警“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根据已获得的死者幼年信息,经分头走访多家福利院进行排查,运用最新的技术查找比对手段,最终确定死者系在保定福利院长大的党某。
抽丝剥茧,擒拿嫌犯保平安
通过进一步梳理党某的社会关系,民警发现定州市刘某、陈某(女)有重大作案嫌疑。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案件侦破势如破竹,专案组迅速部署收网行动。
纵使追凶路漫漫,吾当锲而不舍、不胜不归。2021年7月8日晚,民警在定州市西城区某公司的加工车间内将刘某、陈某二人抓获。至此,窗外雨过天晴,开元镇小油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鏖战多日的专案民警疲惫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云散时、天朗清,英雄诺、四海定。命案不破,绝不收兵,是定州公安的使命更是诺言,为此盯案不放,苦战21天,最终将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律与道德的审判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定州公安永保平安的铮铮誓言,以警徽之光还死者以尊严,还社会以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