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堤坝、硬化水泥巷道、成立专业合作社……
3年来,界岭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界岭村,800亩栗园环抱着崭新的村部、宽敞平坦的水泥巷道直通村落、20平方米的LED新闻播报屏高大气派……
驻村第一书记高尚民还清楚地记得,2017年上任之初,村集体负债累累的情境。
有着31年党龄的高尚民是土生土长的界岭村人,30多年前,他从这里走出去,就职于青龙满族自治县税务局。几年前,临近退休的他和妻子定居海港区,孩子们各自成家,只有小孙子在身边。日子过得惬意舒适,但每每回村,看到有打架斗殴、上访告状的情形和那些看着他长大的父老乡亲期盼的眼神,他久久不能心安。镇党委希望选任有经验、有威望的高尚民回村任职。
于是,在56岁时,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回老家,带着妻子儿孙回来,建设家乡。
2017年10月15日,高尚民被任命为驻村第一书记。高尚民回来之前,前任村党支部书记因违纪被撤职,前村主任因病去世,村里欠下大笔外债。村部大门紧锁、院子杂草丛生。村民没有主心骨,人心涣散。高尚民带着两个支部委员拔了半天草,终于从大门走进了办公室——几间破旧的平房。
“人活着就是一种情怀,干!”带着这样的情怀,高尚民开始挨家挨户走访,和村民们坐上炕头,把心结唠开。村民该得的占地补偿一直不到位、原本应复耕的土地长期废弃、低保申领不公正……一项项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村民人心涣散、毫无安全感。
怎么办?高尚民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父老乡亲没有看错人。
高尚民带着年轻的村委委员们,靠一件件实事推动界岭村改变。债务压头,高尚民就跟债主说好话、做工作,欠款一次还不清,就东挪一些、西凑一点分期还。为了将荒废多年的砖厂复耕,高尚民自己一遍一遍跑,终于解决村民的占地补偿款,并为村民争取耕地70余亩,更让老百姓看到了“敢干事、干成事”的决心。
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怎么能让老百姓日子过得更踏实、更富足?
高尚民开始争取资金、统筹协调,率领村民打造1000亩栗园。为转变民风,他提倡“四德教育”,成立业余文艺宣传队,鼓励村民向善、向美。县地税局作为帮扶单位,一次性支付6万元翻修村部,又送来桌椅板凳、电脑等办公设施,并为村部安装了暖气。
2020年10月,高尚民筹措资金10万元,在百姓文化广场前安装20平方米LED电子屏,全天候播放党的惠民政策和新闻信息,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学习先进单位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
修复水毁堤坝、成立果品专业合作社、修建文化墙、硬化水泥巷道990米、改造厕所162户……3年来,高尚民已经从“门外汉”变成村民们所信任的“大侄子”“大外甥”,邻里出现矛盾、耕地出现了纷争……大事小事村民们常来找他。在高尚民任职的3年多时间里,处理民事纠纷六七十起,全村全年再无打架斗殴。
“有耐心,把自己融入群众当中去,抱着理解、同情、包容之心,做群众工作,为村民谋幸福”。这是高尚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自己工作的解读。
如今,界岭村有558户,人口1588人,党员32名,仅板栗一项经济作物全村年收入已达110万元。截至目前,村集体账户余额48万元。对于未来,高尚民还有很多迫切要去完成的计划,把村里的小学尽快盖起来,与光伏发电企业进行村企共建、围绕一村一品把界岭村打造成中药材生产加工第一村……“在自己能干的这几年,多干些,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就算有一天我不在职了,他们也能有挣钱的地方。”高尚民的话朴实而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