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保定讯 在莲池区城中村改造攻坚战中,在“三有四干”的莲池精神引导下,在征地拆迁第一线涌现出一批充满激情、勇于创新、讲求方法、为民分忧的好干部。百楼镇行政执法队队长王洋同志,就是服务在征地拆迁第一线的一名尖兵。
王洋同志是一名中共党员,自2013年部队转业到百楼镇政府工作以来,兢兢业业,认真负责,“退伍不褪色”,现任百楼镇行政执法队队长。
2017年因工作需要王洋同志抽调到深圳园征地拆迁指挥部工作。他刚到新的工作岗位,就接到了重任,先后担任4个村征地拆迁组组长。为了不辜负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信任,更好地开展征地拆迁工作,王洋同志在抓好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认真钻研征地拆迁相关书籍及政策法规,虚心向领导同事学习请教,仔细研究业务上的每一条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对政策整体性和连贯性的把握能力,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真正成为“征地拆迁的行家里手”。在签约工作中,他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耐心细致地对群众讲政策,逐户积极沟通,通过不懈努力共完成4个村300余户群众的摸底、签约、归档,无一差错,得到了群众100%的认可和支持。
在负责征地拆迁工作的同时,王洋同志还肩负深圳园违建拆除的重任。他在不断的工作中摸索经验,认真研究,总结形成了“123”工作方法:首先,到违建户家走访。其次,掌握拆迁周边环境,掌握机械设备配备,最大限度减少浪费。最后,对村两委班子进行调度,对拆除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违建户讲清政策。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自2018年以来,在王洋同志的指挥下,顺利拆除违建400余处,没一例纠纷、无一处差错,有力保障了深圳园征迁工作。
16年的部队生涯不仅让王洋同志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更沿袭了军人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优良作风。拆违工作中,王洋同志始终坚持“凡违必拆、拆违务尽”和“人性化有情操作”的理念,使艰难的拆违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东百楼北街市场是阻碍深圳园一万亩土地征收任务最大的“拦路虎”,该市场违建占地352亩、建筑面积约23万平米,经营商户305家,不仅体量大、涉众广,而且利益牵扯多、情况复杂。仅建筑体量5000平米、占地5亩以上投资千万的违建就多达30余处,其中不乏“油条哥”等社会名望高、影响大的重点户和经营情况较差、收不抵支的困难户,短时间内无偿搬迁拆除难度可想而知。
12月初东百楼北街市场违建拆除启动后,市区两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现场指导,提出具体要求。王洋同志作为执法队队长主动请缨,事不避难、身先士卒,带领20名工作队员,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了取得商户理解,王洋同志一户一户跑、一家一家谈,讲政策、述大势、谈道理、解疑惑,有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攻坚的日子里,“五加二”“白加黑”成为工作常态,泡面、火腿肠因常常错过饭点而常伴左右,电话、微信时刻响个不停,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更是“家常便饭”,指挥部顺理成章的成了他的家,短短7天,王洋同志就瘦了5斤,也正是这短短7天,东百楼北街市场305户经营商户全部无条件搬迁,占地352亩、建筑面积23万平米的违建群一朝拆除。
在这期间,王洋同志家中90多岁的姥姥生病住院,孩子无人照看,实在顾不上只能全部托付给六十多岁的母亲。年迈的母亲忙里忙外,伺候老人、照顾孙女,王洋同志看在眼里、藏在心里,即使是最亲近的战斗伙伴也未曾提及,对家人的愧疚一个人默默承受,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心中只想着——必须完成党委交给我的任务!“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情怀牢牢根植于王洋同志心中。
征地拆迁工作是一件繁琐的工作,既要讲清政策还要让群众满意。遇到家里只有老人的住户,工作起来就更加困难,有的记忆力、听力、视力减退,有的文化层次过低,沟通起来异常艰难,但王洋同志每次都能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户,即使喉咙嘶哑、口干舌燥都无所谓,只要能够签约,宁愿多跑几次腿,多说几句话,不厌其烦的反复做工作。遇到群众不理解的时候,有的话语有点过激,但也不放弃,最后能得到每一户的认可,能够让老百姓分钱分房高兴搬离是他最大的心愿。
王洋同志说:“既然选择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拆迁工作,那就必须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只要群众有诉求,立即核实;只要情况属实、符合条件,立即办理;只要群众来咨询,耐心地给出答复;只要群众有抱怨,认真倾听,想方设法帮群众排忧解难。工作中王洋同志勤勤恳恳、真心诚意、尽职尽责地为人民服务,他始终坚信,善待群众就是善待自己,对待群众多一份微笑,多一点耐心,就多一份效率。
工作中,王洋同志总是斗志昂扬、充满激情,“心中有党、眼里有事、手上有活,苦干实干拼命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莲池精神在他身上彰显的淋漓尽致,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言,感染着身边的同事。“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王洋同志,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既没有多高的文化,又没有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的钻劲、心系群众的情怀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我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