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风情<64> | 追忆白求恩在晋察冀)
诺尔曼·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世界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6年,曾赴西班牙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8年,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医疗队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先后在武汉、西安和延安受到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的接见。随后,白求恩转赴晋察冀军区,担任卫生顾问。
白求恩在晋察冀
1938年6月,白求恩来到晋察冀,在五台金刚库见到了迎接他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白求恩告诉聂荣臻,在他离开延安的时候,毛泽东曾专门同他谈了话。毛泽东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毛泽东还风趣地对他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后来,白求恩对聂荣臻说,你这个鲁智深,同那个鲁智深可不一样哟!鲁智深醉打山门,把寺庙破坏了,你却保护了五台山的庙宇。白求恩的一席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白求恩一到晋察冀,就立即去了五台县松岩口创办模范医院。
当时,松岩口是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驻地,医院的病房都设在老百姓家里。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陪同白求恩到病房,并向大家介绍说:白大夫看你们来了。伤员们看到,有一位上了些年纪的八路军医生,正逐个地仔细检查伤员的伤势。离近了才看清,这位医生是一个外国人。那天晚上,白求恩给几个重伤员做了手术。第二天一早,手术继续进行。中午,还剩下几个伤势较轻的伤员等待手术。医院的同志几次催促白求恩去吃午饭,他带着生气的样子,摆摆手说:“吃饭不急,抢救伤员要紧!”继续忙碌在手术台上。
不久,模范医院建成了,既接收治疗伤员,又培训八路军医护人员。
每当前线送来伤员,白求恩总是顾不得吃饭和休息,一口气地把每个伤员的伤势都检查一遍,详细地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然后,再根据伤员伤势的轻重,先后施行手术。不论是白天黑夜,什么时候来了伤员,他就什么时候给伤员治疗。重伤员手术后,他总是亲自照料,亲自换药,就连伤员一天应吃几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嘱咐清楚。他还经常下厨房,检查伤病员的伙食情况,让把饭菜尽量做得精细些,可口些。无论白天和夜晚,他都几次到病房看望伤员,哪个伤员何时需要翻身,哪个伤员何时需要做功能练习,都时时挂在心上,并亲自临床指教。
白求恩对新参加医护工作的人员要求很严格,亲自做示范,手把手地教怎样拿镊子、解绷带、换药、上固定夹板。他经常对医护人员说:“护理伤病员,每一个动作都要轻微、迅速、准确,要尽量减少伤病员的痛苦。”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白求恩每次施行手术,都要把军区卫生部的领导、医院的医护人员叫来,让大家观摩学习。
1938年9月,日军对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模范医院遭到破坏,模范医院的同志,带着伤病员,分散转移到深山沟里。为了及时抢救从前线送来的伤员,白求恩叫大家在山沟里搭起帐篷,他就在帐篷里搭起的手术台上给伤员做手术。有一次,刚接到一位伤员,便听到越来越近的枪声。白求恩全然不顾,直到成功地完成了手术,才带领大家踏上转移的路途。
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时20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走完了他最后的历程。
11月21日,中共中央致电驻在唐县和家庄的军区司令部,对白求恩的逝世表示哀悼,并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12月21日,毛泽东发表了《纪念白求恩》一文,直到现在,许多人还能清楚地记着这一历史名篇。人们将世代铭记白求恩的伟大功绩,他的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在实现我们的理想和事业的道路上奋勇前进。